危磴风高欲振衣,从来此地到人稀。
身随孤鹤青天近,寺压千峰碧霭飞。
阶下峭岩斜种竹,厓前深洞倒悬扉。
禅堂一夜无生话,回首风尘事事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游仙岩寺》。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1. 危磴风高欲振衣,从来此地到人稀。
    【注释】“危磴”指的是陡峭的石阶;“风高”形容风势强劲;“振衣”意为抖落衣服上的灰尘,准备出发。整句诗描绘了一个登山途中的景象,风势强劲,使人想要抖落衣物准备登高。“从来此地到人稀”说明这个地方很少有人来,显得更加静谧和孤独。

  2. 身随孤鹤青天近,寺压千峰碧霭飞。
    【注释】“孤鹤”象征着高洁或者超脱世俗;“青天”指广阔的天空;“碧霭”形容云彩的颜色,也指山间的雾气。这句诗描述了诗人随着孤鹤一起接近蓝天,寺庙则坐落在山峰之上,云雾缭绕,如同在飞动。这里通过“身随孤鹤青天近”表现了诗人心境的一种超然,而“寺压千峰碧霭飞”则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3. 阶下峭岩斜种竹,厓前深洞倒悬扉。
    【注释】“阶下”指的是山崖下的台阶;“峭岩”形容岩石陡峭;“斜种”意味着不是正中生长,而是斜向一旁生长;“厓前深洞倒悬扉”形容悬崖前的洞穴深邃,门楣悬挂着门户,好像要掉下去似的。这句诗描绘了岩壁上斜斜生长竹子的景象,以及崖前深洞仿佛要掉入深渊的惊险感。

  4. 禅堂一夜无生话,回首风尘事事非。
    【注释】“禅堂”指的是寺庙中的修行场所;“生话”可能是指日常生活或俗世的纷扰;“回首风尘事事非”表达了诗人回顾过往,感叹世事变迁,一切皆非如初。整首诗以游仙岩寺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游仙岩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观察和体验,将自己对超然物外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感慨融入到诗句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