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鹤桃根啄,三杯棣萼酬。
参差人事异,空忆帝京游。
【注释】
双鹤:指两只仙鹤。桃根:《汉乐府·陌上桑》中有“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之句,此处指女子。三杯:指酒量。棣萼(dí ǒu):花名,这里比喻兄弟。帝京:京都长安。游:游乐、嬉戏。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思念故乡和友人的心情。首句写自己思乡心切,渴望与亲人团聚;二句用典,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三句写人事变迁,感叹世事无常,空怀故土之思;四句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时的孤独寂寞之感。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
双鹤桃根啄,三杯棣萼酬。
参差人事异,空忆帝京游。
【注释】
双鹤:指两只仙鹤。桃根:《汉乐府·陌上桑》中有“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之句,此处指女子。三杯:指酒量。棣萼(dí ǒu):花名,这里比喻兄弟。帝京:京都长安。游:游乐、嬉戏。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思念故乡和友人的心情。首句写自己思乡心切,渴望与亲人团聚;二句用典,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三句写人事变迁,感叹世事无常,空怀故土之思;四句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时的孤独寂寞之感。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概括内容要点、赏析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走笔询家兄山中潴水复满几尺 不厌山中水,冬寒更几深。 激流康乐咏,魏阙子牟心。 牛马虚遥涘,鸳鸯下众禽。 乘车堪借问,渔父有拿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鉴赏时,要通过审题,了解作者,分析诗句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并联系写作背景等综合起来作答。 “水涘还牛马,悠然已望洋”,写诗人夜行大船之上,看到两岸的牛马、村庄,感到悠闲自在。“水涘”是水边的岸边,“水”指江水,“涘”指水的边岸;“牛马”“村庄”指的是陆地上的生物和自然景象,“望洋”指遥望大海,这里用典出自《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牛 呼名原一我,占梦即三公。 紫气伯阳至,黄姑七夕中。 有人曾化虎,见月异屏风。 刺促因鞧鞅,长谣阁道东。 注释: 牛:牛,即《诗经》中的《小雅·吉日》。 呼名原一我,占梦即三公。 紫气伯阳至,黄姑七夕中。 有人曾化虎,见月异屏风。 刺促因鞧鞅,长谣阁道东。 译文: 牛: 呼唤我的名字,我原是一头牛;占卜我的梦境,我竟是三公大臣。 紫气伯阳至,黄姑七夕中。 有人曾化虎,见月异屏风。 刺促因鞧鞅
【注释】: 1. 赋得鸣琴赠张公亮明府: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题目是“赋得鸣琴赠张公亮明府”。 2. 朗朗琴张子:指的是张公亮。 3. 揭岭间:指张公亮在庐山的隐居之地。 4. 南徐下流水:指的是长江的南岸,即南京附近的河流。 5. 北固旧高山:指的是北固山(今天的镇江金山),是历史上著名的名胜古迹。 6. 听讼依桐响:意思是说,张公亮在庐山上,常常听到江边诉讼的声音。 7. 怀仙与鹤闲:意思是说
寓潮戏集海味成律 海青窥瓦屋,沙白露为霜。 玉缀长须国,珠联牡蛎房。 月姑能不字,螺女亦名香。 何必遵伊洛,方知贵鲤鲂。 注释: 寓潮戏集海味成律:在潮州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以海味作为题材或道具。 海青窥瓦屋:海青是一种鸟,它观察着瓦屋。 沙白露为霜:沙子被露水打湿变得像霜一样。 玉缀长须国:玉石镶嵌的长须国家。 珠联牡蛎房:珍珠串连在一起的牡蛎壳。 月姑能不字
自大埔度上杭 八闽初入路,鸟语信钩辀。如马填江石,升猱逆水舟。天鸡虚倦客,野老习通侯。南北京何似,须成万里游。 诗句释义 1. 八闽初入路: "八闽"通常指的是福建省,因为福建的别称之一是“八闽”。这里描述诗人初次踏入福建的旅程或地域。 2. 鸟语信钩辀: "钩辀"是一种古代乐器,形状像弯曲的弓,用来发出清脆的声音。此句描绘出鸟儿鸣叫声与音乐交织的景象。 3. 如马填江石:
何仙姑祠 何仙姑,又称何仙姑庙,位于广东省高要市。传说中,何仙姑是唐代人,因得道成仙而成为当地的神仙。 云母凝清甃,仙姑渺碧空。 云母:一种矿物质,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这里指云母石。 凝:凝聚、凝结。 清甃:清澈的井壁。甃,古代砖瓦砌成的墙。 渺:遥远、无边无际。 碧空:天空。 佩声遗凤穴,绡影借鲛宫。 佩声:指佩玉发出的悦耳声音。 凤穴:凤凰的巢穴。 鲛宫:传说中海中的宫殿,也是鲛人的居所。
【注释】 月夜迟朱王孙不至:夜晚的月亮,使朱红色的王孙迟迟不来。 临风孤玉树:对着风,像玉树一样孤独。 明月七星台:在月光照耀下,犹如星宿般的七座山台。 清夜一何永:清冷的夜晚多么漫长。 碧云殊未来:白色的云彩也未能前来。 虚空忘障闼:忘却了空虚的门户。 图画入莓苔:画上的图案如同生长在莓苔上的青苔一样。 一室皆如水,将予漫溯洄:整个居室就像水一样平静。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夜中思念友人之作
客游怀黎美周梁渐子 漫游消失意,诸子复如何。 注释:漫游,即旅行。消失意,即没有意思。诸子,指诸子百家。 赏析:诗人在旅途中感叹自己的行程毫无意义,诸子百家又有何意义呢? 闭户壁书满,伤时文选多。 注释:闭户,即闭门不出。壁书满,即墙壁上的书籍堆满了。伤时文选,即伤心于当时的文章选本。 赏析:诗人看到自己闭门不出,书籍堆积如山,不禁伤感,感叹当时的文章选本过于繁多。 长楸走马引,白石饭牛歌。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注意结合题目要求,正确理解诗句含义,并注意诗句的出处,然后结合注释作答。 此诗首联“漠漠龙川水,轻舠溯浅滩”,写的是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来到了一个美丽的龙川。这里的“龙川”指的是龙溪江,位于江西省万安县。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两岸青山连绵起伏,一江清水潺潺流淌,景色十分优美。“欲于风气得,已作霸图看”,意思是说想要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发展之道
注释 水诗:以水为题的诗歌。 濯波:洗刷着波浪。激浮湍:把浮在水面的急流激荡开。 溔澹(zàndàn)泛清浔(xūn):水波轻轻拍打着河滩,溅起的涟漪像细碎的珠子,泛动着清亮。 鸂鶒(qíng):一种鱼名。溯鸿渚:沿着大洲逆流而上。 沅湘:沅水和湘水的合称,指湘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通过“洗”和“激”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水的力量;通过涟漪和浪花的变化,表现了水的美。全诗语言简练
子去何之 愚公谷正愚遥知远林际 青霭入看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首句“之子去何之”提出了一个疑问,引发读者思考;第二句“愚公谷正愚”以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入,寓意坚定而深远;第三句“遥知远林际”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景色的遥远感知;最后一句“青霭入看无”则描绘了一幅清晰、宁静的画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注释: - 儿子:
【译文】 漆暗雕琴象古人,弹琴谁者葛天民。 正襟忽见山头月,凉露微风下角巾。 【注释】 1. 漆暗(yǎn):深黑色。 2. 雕琴:用雕刻花纹的琴。 3. 正襟:端正衣襟。 4. 葛天民:传说中的上古时代的人。 5. 角巾:古代的一种头巾,形如角。 6. 赏析:此诗写诗人在夜晚弹琴的情景,通过描绘月光下的琴声以及自己的形象和动作,表达出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注释: 咄咄欲书空,低徊视草丛。 白头吟莫苦,当是老来红。 翻译: 看着草丛,感叹时光易逝, 白发的咏叹,不应是辛苦, 应该是老来之红。 赏析: 诗中的草被称为“雁来红”,也被称为“老来红”。诗人在看到这丛草后,感慨时间的快速流逝,感叹自己已经老了。而这种草的颜色又恰好是一种鲜艳的红色,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热情。因此,诗人称这些草为“老来红”,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期待
注释翻译: 《为孝廉弟牧止咏心性堂 其二》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半首赞美心性堂匾额,指出其质朴而深意;后半首劝勉弟弟要重视心性修养,不能只看重经纶之才。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 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先臣命堂额,质朴有深意”。这里,王建首先赞扬了心性堂匾额的质朴和深刻的含义。他认为这是先祖的命令,所以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它的意义深远。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先祖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注释: 1. 居心性:居住,安顿自己的心性。 2. 欲以居心性:想要使自己的心性安定下来。 3. 当从心性居:应该让心安于自己的本性。 4. 伐柯则不远:比喻方法得当,就事半功倍,距离不会太远。 5. 堂构想规模:设计出宏伟的规模和气势。 译文: 想要使自己的心境安定下来,就应该让自己的心境安定于自己的本性。如果方法得当,就事半功倍,距离不会太远。设计出宏伟的规模和气势。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