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原名方逢时,明代诗人,卒于公元1596
明湖广嘉鱼人,字行之,号金湖。
嘉靖二十年进士。
授宜兴知县,迁宁国知府。
隆庆初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万历初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与兵部尚书王崇古共决大计,接受俺答汗孙把汉那吉来降,使明与鞑靼归于和好。
后入为兵部尚书。
有《大隐楼集》。
生卒年:?-1596
行之,原名方逢时,明代诗人,卒于公元1596
明湖广嘉鱼人,字行之,号金湖。
嘉靖二十年进士。
授宜兴知县,迁宁国知府。
隆庆初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万历初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与兵部尚书王崇古共决大计,接受俺答汗孙把汉那吉来降,使明与鞑靼归于和好。
后入为兵部尚书。
有《大隐楼集》。
生卒年:?-1596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流寓江陵期间,表达了作者对时政的忧虑及个人失意的惆怅情怀。 “漠漠春阴黯不开,江亭独上思徘徊。”首句写阴沉的春天,笼罩着整个江面,春阴不散,天气阴沉,江天一片暗淡。次句写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亭,心情忧郁,徘徊不已。“江亭”点明地点,为下句描写具体景色张本。诗人登上亭子后,眼前所见是:云气浮动,江水波光粼粼。这两句是写景。第三句进一步写景,突出一个“浮”字,把云彩拟人化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描绘了赤壁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句“危矶巀嵲倚高江”,描绘了赤壁的地理位置,高高的悬崖峭壁耸立在宽阔的江面上。这里“危矶”指的是险峻的岩石,“巀嵲”形容其陡峭的样子,“高江”则指长江之水波涛汹涌。这句诗通过描绘赤壁的具体地貌,为下文的景物描写打下了基础。 第二句“人道曹刘旧战场”,承接上句
诗句如下: 客子赋皇华,乘流泛斗槎。 注释:客子,指我;皇华,指《皇华使节》,古代一种外交使节;斗槎,指北斗星的形状像斗一样,这里用来比喻斗宿。 译文:我是一个客子,赋诗赞美《皇华使节》的威仪,乘着流水,泛舟在北斗星形状的斗宿之下。 赏析:这首诗是方逢时对《皇华使节》的赞美,通过描绘斗宿的形状,表达了他对皇华使节的重视和敬仰。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注释】天津:即今北京城。 客子:指远离家乡的游子。上使槎:乘船渡海到海上的仙山蓬莱去。 蜃气:海边的云气。蓬莱: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在山东半岛的东北部。蓬岛:蓬莱、瀛州的总称。 雁行:大雁飞行时排成直线的样子。蓟门:古县名,在今北京市蓟县。 新涨:刚刚涨上来的水。 九关:泛指边远之地。西望:向西眺望。悲笳:哀伤的笳声。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
明湖广嘉鱼人,字行之,号金湖。 嘉靖二十年进士。 授宜兴知县,迁宁国知府。 隆庆初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万历初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与兵部尚书王崇古共决大计,接受俺答汗孙把汉那吉来降,使明与鞑靼归于和好。 后入为兵部尚书。 有《大隐楼集》。 生卒年:
丁晋是明代的诗人。丁晋,字仲敏,生于明朝,活跃于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时代。他的生平虽然在历史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从他作为诗人的身份来看,我们可以推测他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这个时间点正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极为活跃的时期。 丁晋作为明代诗人之一,其创作的作品数量有限,但每一首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个性风格。通过对他的诗歌作品的搜集与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到丁晋个人的艺术成就
于若瀛(1552-1610),字元絅,一字文若,号子步,晚号念东,明济宁卫(今山东省济宁市)人。 万历十一年(1583年)登癸未科进士第,官直隶知县,迁户部主事,累右佥都御史,官至陕西巡抚,赠右副都御史。 工诗擅书,著有《弗告堂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