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秋风夜转蓬,客思缥缈静闻钟。
笙吹石磴俨仙子,钥扣梵林逗远峰。
鱼自亲人添俗唤,珠还额佛漫留踪。
髯翁现偈兼泉涌,滴滴醍醐想玉容。

立秋后一日登中岩寺步宋人张方韵

何处秋风夜转蓬,客思缥缈静闻钟。

笙吹石磴俨仙子,钥扣梵林逗远峰。

鱼自亲人添俗唤,珠还额佛漫留踪。

髯翁现偈兼泉涌,滴滴醍醐想玉容。

【注释】

(1)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日、8日或9日交节。立秋过后,天气渐渐变凉。

(2)中岩寺:位于福建福州市鼓楼区闽侯县南屿镇境内

(3)张方:宋代僧人。名载《宋史》本传,字方叔,建安人。善诗能文,工书法,喜为禅诗,有《方叔集》。此诗乃其登岩之作。

(4)缥缈:形容轻飘渺远的样子。

(5)静闻钟:指寺院里夜晚的钟声悠扬,令人心静神怡。

(6)笙吹石磴俨仙子:用“笙吹”比喻风吹过石阶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仙子在吹奏笙簧。“俨”表示庄重严肃的样子,“仙子”指仙女。

(7)钥扣梵林:用“钥”扣合“梵”,暗指佛教寺庙,“梵林”即“梵刹”。这里的“钥”是指钥匙,用来打开寺庙的门。

(8)鱼自亲人添俗唤:鱼儿游动时发出的声音如同人间呼唤。这里比喻诗人听到的声音如同鱼儿在水中游弋的声音。

(9)珠还额佛漫留踪:比喻佛像头上的珍珠随着风儿飘散,留下的只是空留痕迹。

(10)髯翁现偈:指僧人张方和尚现身说法,传授佛法。“现”指出现,“偈”指佛教经典中的短文,也指诗句。“髯翁”是指张方和尚。

(11)泉涌:泉水从地下涌出,比喻诗歌的灵感源源不断。

(12)滴滴醍醐想玉容:比喻诗歌如同甘露般滋润心灵,使人陶醉其中。“醍醐”是牛奶提炼出来的精华,常用于形容珍贵之物,此处指诗歌。“玉容”代指美好容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立秋之后一天登中岩寺时所作,以张方和尚的诗句为题所赋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何处秋风夜转蓬,客思缥缈静闻钟”,通过秋风和寺庙的钟声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

颔联“笙吹石磴俨仙子,钥扣梵林逗远峰”,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诗人用“笙吹”比喻风吹过石阶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仙女在吹奏笙簧;而“钥扣”则暗指佛教寺庙,“梵林”即“梵刹”,意为寺庙。这里的“钥”是指钥匙,用来打开寺庙的门,象征着诗人对于信仰的虔诚和对佛法的追求。

颈联“鱼自亲人添俗唤,珠还额佛漫留踪”,则通过鱼儿游动时发出的声音以及佛像头上的珍珠被风吹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和超脱物欲的境界。

尾联“髯翁现偈兼泉涌,滴滴醍醐想玉容”,则是诗人对张方和尚现身说法的赞颂。他称赞张方和尚的教诲如同甘露般滋润心灵,使人陶醉其中。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张方和尚一样成为一位有智慧、有道德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信仰和道德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