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棹恩波里,追随秘监年。
白浮心寺月,青落鉴湖天。
兴到龟将酒,形忘马似船。
不辞狂欲死,谁是谪中仙。

秋夜鉴湖即景

赏析陈士绣诗作《放棹恩波里,追随秘监年》

  1. 诗词原文
    放棹恩波里,追随秘监年。
    白浮心寺月,青落鉴湖天。
    兴到龟将酒,形忘马似船。
    不辞狂欲死,谁是谪中仙。
  2. 注释与解析
  • 诗句注释
  • 放棹恩波里:指在月光照耀下的西湖水面上划船。
  • 追随秘监年:形容岁月流转,如同跟随一位高年长者。
  • 白浮心寺月:指的是心寺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明亮。
  • 青落鉴湖天:指湖水在夜色中显得苍翠欲滴。
  • 兴到龟将酒:当兴致高涨时,便以酒助兴。
  • 形忘马似船:形容饮酒至醉,忘却了身体的形态和马匹的样子。
  • 不辞狂欲死:表示愿意放纵到极点,甚至不怕死亡。
  • 谁是谪中仙:意指自己虽被贬为仙人,但仍然愿意享受这样的生活。
  • 赏析要点
  •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西湖之夜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诗中的“放棹”和“追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 “白浮心寺月”和“青落鉴湖天”等意象,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景色,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结尾两句“不辞狂欲死,谁是谪中仙”,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一种超脱和自由的态度。
  1. 历史背景
  • 陈士绣(1697-1780)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的诗作和画作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
  • 此诗创作于康熙年间,当时西湖一带的风景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 意境深远: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情感真挚:诗人用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1. 社会影响
  • 陈士绣的这首诗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成为了西湖夜晚的一个文化符号。
  •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诗也逐渐流传开来,成为后人学习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1. 启示与反思
  • 通过学习陈士绣的诗作,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身边的自然美景,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 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