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峪横霄客路穷,壮怀长啸对秋蓬。
风翻云海寒烟外,雪涨天山夕照中。
回纥叩关先贡马,牙蛮隔塞未归鸿。
伊州歌遍黄花戍,草色离离故垒空。
【注释】
防秋:指边防。登嘉峪关楼:登上嘉峪关的城楼,以监视敌情。紫峪:指河西走廊西侧的一条大河,即甘肃境内的弱水。横霄:形容山势高耸入云。客路:旅途中行人所走的路程。壮怀:豪壮的胸襟和怀抱。长啸:放声长鸣。对:面对。秋蓬:秋天枯落的蓬草。风翻云海:形容云海翻滚。寒烟外:指云雾弥漫在天边。雪涨:积雪堆积。天山:指天山山脉。夕照:傍晚的夕阳。回纥:古代西北民族名,这里泛指南方各族。叩关:敲着城门向上级报告。先贡马:先来进贡马匹。牙蛮:指西域诸部落。隔塞:相隔很远的边塞。未归鸿:没有飞回来的大雁。伊州歌遍:到处传唱《伊州词》。黄花戍:指边塞上的军营。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九月,作者当时任监察御史,奉使出使吐蕃,途中经过甘肃河西走廊的嘉峪关,写下了此诗。
首联写诗人站在嘉峪关上远望,只见紫峪横空,客路穷尽,他胸怀雄壮,仰天长啸,面对着萧瑟的秋蓬。“紫峪”、“横霄”是远景,“客路”、“壮怀”、“长啸”是近景,远近相映,有层次感。
颔联描绘出一幅苍莽辽阔、风云变幻的壮丽图景。“风翻”二字写出了风吹云动、云卷雾收的气势;“寒烟”二字则写出了天色将晚、云气茫茫、暮霭苍茫的景色;这两句既写了眼前的景物,又通过眼前景物,烘托出了诗人那种激越慷慨、意气昂扬的心情。
颈联写诗人遥想边疆,想象边境上的情景:回纥人叩开城门,首先送来的是马匹,但那些牙蛮部族,隔着遥远的边塞,却迟迟不见他们的使者归来。“先贡马”与“未归鸿”,一为实写,一为虚写,虚实结合,富有情趣。
尾联写诗人来到边塞,看到军营里到处传唱着伊州的歌调,听到远处传来阵阵的胡笳声。诗人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在这里度过的那些艰难险恶的时光,不禁黯然神伤。
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在边塞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诗中用典较多,但运用得恰到好处,不显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