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清隐处,孺子昔曾游。
山近云生户,江空月映楼。
飞觞迎媚景,展席俯清流。
轩冕元无梦,何须范蠡舟。

陈政的《寿丰城范处士》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佳作。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诗句
  • 先生清隐处,孺子昔曾游:描述了一个高尚的隐士生活场所,以及过去有人曾经来此游玩的情景。这里的“先生”指的是范处士,而“孺子”则可能是指后来的年轻一代,他们曾经到这个地方来游玩。
  • 山近云生户,江空月映楼: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山上的云雾缭绕,仿佛生出了窗户的形状;江面上月亮明亮,照亮了楼阁。
  • 飞觞迎媚景,展席俯清流:描述了宴会上的欢乐场景,人们用飞翔的酒杯迎接美好的景色,席地而坐,俯瞰清澈的江水。
  • 轩冕元无梦,何须范蠡舟:表达了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泊之情,认为拥有高官厚禄并不需要像范蠡那样离开国家。
  1. 译文
  • 清幽的地方藏着高人,从前有孺子来这里游览。
  • 山边的云雾似乎在窗前升起,江面空旷,月光照亮了楼台。
  • 飞觞在空中迎接美丽的景色,展开席子低头看着清凉的水流。
  • 高官厚禄本无梦,何需像范蠡那样离开国家。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精神自由的隐逸生活方式。诗中的“先生”和“孺子”分别代表了不同代际的人物,前者可能是一位隐士或高僧,后者则是年轻一代。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强调了不同世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诗中多次提及“山”、“云”、“月”、“楼”,这些元素不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也象征着隐士生活的清雅与高远。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情怀。
  • “飞觞迎媚景,展席俯清流”这两句更是生动地描绘了宴会上的欢乐场景,人们用飞翔的酒杯迎接美好的景色,席地而坐,俯瞰清澈的江水。这种场面不仅展示了宴乐的盛况,更体现了隐士们内心的豁达与自由。
  • “轩冕元无梦,何须范蠡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之情。他认为拥有高官厚禄并不需要像范蠡那样离开国家。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名利看淡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山水、人物、宴会等元素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精神自由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独立,不被外界纷扰所动摇。

陈政的《寿丰城范处士》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清新脱俗、追求自然和精神自由的隐逸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