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微欲落,山情近远涵。
晴云低岫白,霁霭入溪蓝。
漾楫幽峰麓,孤光隐碧潭。
菰蒲前冉冉,萝薜近毵毵。
敛意供冥索,舒心恣远探。
人与山莫逆,对水亦成三。

山情

天意微欲落,山情近远涵。

晴云低岫白,霁霭入溪蓝。

漾楫幽峰麓,孤光隐碧潭。

菰蒲前冉冉,萝薜近毵毵。

敛意供冥索,舒心恣远探。

人与山莫逆,对水亦成三。

注释:

  1. 天意微欲落:天空中似乎有意要将云彩落下。
  2. 山情近远涵:山的性情和距离都包容其中。
  3. 晴云低岫白:晴朗的天空下,云雾在山间飘浮,使山峰显得更白净。
  4. 霁霭入溪蓝:雨后天晴,薄雾散去后,溪水变得如蓝色一般清澈。
  5. 漾楫幽峰麓:轻轻划动船桨,靠近了山的幽静之处。
  6. 孤光隐碧潭:水面上只有一道微弱的光芒,映照在碧绿的水潭上。
  7. 菰蒲前冉冉:在菰蒲(一种水生植物)生长的地方,水面显得平静而缓慢。
  8. 萝薜近毵毵:周围的植被,如萝薛等藤本植物,随风摆动,形态细长。
  9. 敛意供冥索:收敛心神,专注于冥思探索。
  10. 舒心恣远探:心情舒畅时,可以无拘无束地去探索。
  11. 人与山莫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彼此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冲突。
  12. 对水亦成三:面对流水,也可以分成三个人来观察或欣赏,因为水波的涟漪会形成三道。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内心体验。开篇“天意微欲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接着,“山情近远涵”进一步描绘了山的深远和包容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中间四句,诗人以“晴云”、“霁霭”、“漾楫”、“孤光”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山水间的美景。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构成了画面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同时,通过“人与山莫逆”的表述,诗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人的心境的描述,“舒心恣远探”和“对水亦成三”分别展现了人在自然中的愉悦与豁达,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入体验和感悟。整首诗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