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卖米周青士,白业还能精进无。
忽忆岁朝风雪里,扁舟访我到西湖。
【注释】
寄周青士:写给姓周的朋友。青士,古时称读书人。岁朝:指农历正月初一时为岁朝。西湖:指杭州西湖。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诗人因避乱入越,在浙江一带漂泊。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友人周青士重逢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及与友人相会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富有真情实感,表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作诗卖米周青士,白业还能精进无。
忽忆岁朝风雪里,扁舟访我到西湖。
【注释】
寄周青士:写给姓周的朋友。青士,古时称读书人。岁朝:指农历正月初一时为岁朝。西湖:指杭州西湖。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诗人因避乱入越,在浙江一带漂泊。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友人周青士重逢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及与友人相会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富有真情实感,表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注释】 寄周青士:写给姓周的朋友。青士,古时称读书人。岁朝:指农历正月初一时为岁朝。西湖:指杭州西湖。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诗人因避乱入越,在浙江一带漂泊。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友人周青士重逢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及与友人相会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富有真情实感,表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钱幼卿朝霞馆诗:这是题目,表明这是一首关于“朝霞”的诗作。 2. 远树无烟时:描述了一幅宁静的早晨景象,远树没有烟雾,显得格外清晰。 3. 前山未云起:暗示着天空尚未被云彩覆盖,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4. 晞发临东轩:诗人的头发被阳光照射,显得格外明亮,他站在东边的房间里,享受着自然的美景。 5. 衣裳半身紫:这里的“衣裳”可能指的是衣服的颜色
江门 未出海门国,遥遥见城郭。江风四月寒,衲衣尚嫌薄。 译文: 我还没有到达海门国,就远远地看见了那座城市。江风吹拂在四月的寒冷中,僧人穿着薄衫仍然觉得不够温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景象。诗中的“江门”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名字,而“海门国”则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地方或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尚未到达目的地就已经看到了城市的景象,传达了一种期待和好奇。同时
【解析】 “山涌孤城外,舟行一水前。落花柔橹拨,斜日断桥连。”这四句诗描写的是一个诗人独自在江边游览的情景。“山涌孤城外”意思是:远处青山如涌动的海浪,耸立于外城之外。“舟行一水前”意思是:小舟随江而下,穿行于江流之前。“落花柔橹拨”,意为:随着船儿缓缓前行,江上飘落的花瓣被船儿轻轻拨动,仿佛是在和船儿嬉戏。“斜日断桥连”,意为:斜阳映照下,一座断桥横卧江中,与对岸相连。 【答案】 译文
舟过兴济县暂往段长老藏经阁避暑 言寻避暑地,随意入僧房。 树以法云秀,莲从解脱香。 翻经知古乘,借相到羲皇。 火宅终难久,安心是上方。 注释:寻找避暑的地方,随便进入僧人的房间里。树木因为法云的秀丽而显得格外美好,莲花从解脱中散发出阵阵香气。翻阅经典可以知道古人乘坐的车辆,借相可以达到羲皇的时代。火焰的住处终究难以持久,心安之处才是上等境界。 赏析
《挽徐孟义》 箫鼓元宵满市城,朝来忽报薤歌声。 竹窗秋月何人读,药畹春云有子耕。 枕上鹿蕉今日梦,酒中山水旧时情。 梅花乱落江天杳,愁听西风独雁鸣。 注释: 箫鼓:指音乐声。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会放鞭炮,吹起笙管乐器,奏起音乐,庆祝节日的欢乐和热闹。 薤(xài)歌:一种古乐,用薤叶做成琴瑟之类的乐器。 竹窗秋月:形容秋天月光透过竹林的窗户映入房间,给人一种清冷幽静的感觉。 药畹(wǎn)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首句:“十里南湖路,孤舟向晚行。” - 这句诗描述诗人乘坐的小船在南湖上行驶了一段距离。 - 次句:“潮回沙有迹,浪静石无声。” - 这句诗描绘了潮水退去留下的沙滩和平静的石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 - 第三句:“日落川光暝,云开水气清。” - 这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而天空中飘浮着洁白的云朵。 - 末句:“何年一竿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