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颓然此秃翁,逢人何处托焦桐。
瘦筇短日柴荆外,万一山人不耳聋。
注释:天地间,我就像这苍老秃顶的老人一般。在人世间,我无处可托身,只有那焦桐。我拄着瘦长的竹杖,在柴门外晒太阳,万一山中的隐士不耳聋,他一定会听见我的呼唤。
赏析:诗中以“秃翁”自喻,表达了诗人晚年隐居生活的寂寞和苦闷;用“逢人何处”表达自己无处可托身的无奈,以及对于山中隐士的仰慕之情。整首诗歌充满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社会的厌倦,同时也流露出一股清高脱俗的气息。
天地颓然此秃翁,逢人何处托焦桐。
瘦筇短日柴荆外,万一山人不耳聋。
注释:天地间,我就像这苍老秃顶的老人一般。在人世间,我无处可托身,只有那焦桐。我拄着瘦长的竹杖,在柴门外晒太阳,万一山中的隐士不耳聋,他一定会听见我的呼唤。
赏析:诗中以“秃翁”自喻,表达了诗人晚年隐居生活的寂寞和苦闷;用“逢人何处”表达自己无处可托身的无奈,以及对于山中隐士的仰慕之情。整首诗歌充满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社会的厌倦,同时也流露出一股清高脱俗的气息。
秋行 老夫携一杖,岸帻向林皋。 九月木将脱,千峰秋更高。 乾坤真寓舍,世事直秋毫。 我与巢由辈,真为莫逆交。 注释: 1. 老夫:自称,表示谦虚。 2. 携:携带。 3. 一杖:一根拐杖。 4. 岸帻:整理头巾。 5. 林皋:指树林中的空地。 6. 九月:秋季,农历的九月初至月末。 7. 木将脱:树木开始脱落叶子。 8. 万峰:形容山峦众多。 9. 秋高:秋天天空高远。 10. 乾坤:宇宙天地
孤帆兼日下,高树与秋迎。 译文:我独自的船帆在夕阳下航行,高耸的树木和秋天一起迎接我的到来。 注释:孤帆:单独的帆船;兼日下:同时在下;高树与秋迎:高高的树和秋天一同迎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自己在长芦的孤独旅程,通过描绘自己独自航行、高耸的树木和秋天一同迎接的景象,展现了自己的孤独和坚韧。 天地真能大,江山各自清。 译文:天地间真是能够如此宽广,江山景色各有其独特的清新。 注释:天地真能大
泛江和寿卿 放艇夫何意,天机忽远林。 川云元浩荡,鱼鸟自高深。 万里平生眼,三人此日心。 因思邵康节,终日打乖吟。 注释: 1、艇夫:指划船的人。 2、天机:指自然界的规律。 3、川云:指流水中的云雾。 4、邵康节:指宋代邵雍(字康节),他善于用诗词来表现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赏析: 《泛江和寿卿》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泛江”为题,通过描绘江流、云彩、鱼鸟等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句:天边闻一雁,杳杳向南徂。 译文: 在寂静的夜空中,一只孤雁划过天际,向南飞去,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愁绪。今夜西风凛冽,吹散了秋日的温暖,也带来了他乡孤独的寒意。五个人各自奔赴千里之外,却只有书信不能随行,九月之交却未能寄出一字问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夜景和孤雁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别离的凄凉之感。诗人以“天边闻一雁”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夜晚。接着
注释: 1. 细雨桄榔树,清泉苦竹根。 2. 先生说起旧时家业,风日短篱门。 3. 归计携诸友,迎舟立两孙。 4. 能寻白沙子,同醉浊醪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赠别信。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他的未来寄语和祝福,充满了浓厚的友情和期望之情。 “细雨桄榔树,清泉苦竹根。”首句以“细雨”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第二句“清泉苦竹根”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阁题诗坐,高怀散远秋”是要求回答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然后结合注释和译文进行分析。注意答题时不要出现错字、漏字、添字等语病现象。 本题中,“小阁题诗坐”是说诗人登上楼台,在栏杆上写下诗句;“高怀散远秋”是说诗人的胸怀豁达,思绪遥远,秋天的景色也进入他的视野。 【答案】 ①小阁:即小楼。②题诗:指登楼写诗
注释: 1. 轩腾都治凤:指任生像凤凰一样飞升。轩腾,高翔的样子,比喻升官;都治,泛指治理的地方;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2. 淡寂祗冥鸿:意指任生像一只孤独的鸿雁,在寂静的秋空中飞翔。淡寂,形容任生心境清静,不随波逐流;祗,只是;冥鸿,即鸿鹄,一种大雁,这里借指任生。 3. 尊酒堪谁别:意为在离别时,没有什么可以送别(任生的)东西。尊酒,指美酒佳肴;谁,谁可以做;别,告别、分别。 4.
【解析】 此诗首联“江晚真堪画,烟中树树清”描绘了一幅江水晚景图。次联“两人携小桨,万里荡秋溟”写诗人与友人泛舟江上的情景。第三联“醉眼岐周凤,虚名楚国萍”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最后“西山知我意,个个矗银屏”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愿望。 【答案】 译文:江水夕阳景色宜人,如画一般美丽。烟雾弥漫,江边的树木格外清晰。我和友人二人手执小桨,乘着小船在江面上荡漾。 赏析:①“江晚真堪画,烟中树树清”
圣像寺 圣像移舟入,僧佳寺亦佳。 白云何处所,秋径此袈裟。 细雨怜棕叶,香风问橘花。 野人幽僻甚,随意宿烟霞。 【释义】 1.圣像:佛教的佛像,是供奉在寺庙中的偶像。 2.移舟入:把船移到寺院内。 3.僧佳寺亦佳:僧人很好,寺院也很美。 4.白云何处所:白云飘在哪里呢? 5.秋径:秋天的小径。 6.此袈裟:这里的衣服。 7.细雨怜棕叶:细雨中我怜爱棕树叶。 8.香风问橘花
【注释】次:跟随。观物亭:即看物亭,位于今安徽宣城,是李白的旧地,他晚年常去游赏。 江山通一雨, 深似老夫清。 稍稍花全落, 沉沉鼓未晴。 坐当新竹拜, 睡起早霞明。 知我出门懒, 连阴故有情。 【赏析】此诗为七言律诗。首二句写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三、四句点出天气阴沉的原因。五六两句写自己闲卧观赏雨天美景,而心情愉快,精神振作。七八句写诗人对这种天气的喜爱,也反映了作者旷达的胸怀
东风笑弄野棠春,生意乾坤我亦人。 布袜青鞋春步远,小将诗句答芳辰。 注释:东风在春天里笑着逗弄着野棠花,生机盎然的春天仿佛是整个天地,我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穿着布袜和青鞋,我在春天的道路上漫步,用我的诗句来回应这美好的时光。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里的快乐生活。他用“东风笑弄野棠春”来形容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同时他也把自己比作“乾坤我亦人”,表达了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心情。接着
【注释】 春满江山:春天的景色充满大地。桃李新:桃树、李树都长出新的嫩叶。芳菲洗眼是何春:芳香的花草洗刷了眼睛,这是什么春天。不道今人少古人:想不到现在的人比古人还要少。 【赏析】 《春日郊行》这首诗是诗人在春日郊游时所做,诗中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全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两句“春满江山桃李新,芳菲洗眼是何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光明媚
注释:溪边有清澈的水流,树上有倒挂的果实。早上我喝这水,晚上我在这睡。许由和巢父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传颂。历史记载无愧于他们一路奔波。 赏析:此诗描写了黄仙洞的美丽景色与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溪有清流木有颠”,以清新的语言勾勒出黄仙洞周围的自然景象,溪流潺潺、树木苍翠,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次句“朝来我饮夜来眠”,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这里生活的愿望。他喜欢早晨在溪边的小酒馆里畅饮
题小仙画付小儿乙仝 道人何处领天机,都在吴仙手一挥。 千古乾坤千古梦,谁知鱼跃与鸢飞。 注释: 1. 道人何处领天机:这里的“道人”指的是道士或修行的人,他们通常拥有超凡脱俗的智慧和能力。"领天机"则意味着掌握着某种超越常人的神秘力量或智慧。这句话表达了对道人智慧的高度赞扬和敬仰。 2. 都在吴仙手一挥:这里的“吴仙”可能是指古代的一位著名道士或仙人,他的智慧和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誉
《答白沙》 南海春风一古琴,天涯回首几知音。野人未有钟期耳,只有钟期一寸心。 注释:南海的春风如同古老的琴声,在天涯海角回响。我虽然四处漂泊,但心中始终寻找着知音,他们就像钟和期一样珍贵。 赏析:这首诗以南海的春风为引子,象征着悠远而深沉的情感。诗中的“一古琴”形象地描绘了琴声的悠扬,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天涯回首几知音”,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以及对于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
【注释】 青天万事本无穷:比喻世事纷繁,千头万绪,无穷无尽。巢许夔龙奈不同:用典故表达世事的变迁,如同鸟巢、鱼穴与龙鳞、蛇皮一样,都是自然生成的,但各有特点,不能混为一谈。他年端庆有温公:用典故表达对温庭筠的祝愿。端庆,即“大吉大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友人罗隐的。诗中以青天为喻,说明世事变化无穷,而朋友之间却可以互相理解;并以巢许、夔龙来比喻自己和他人,表现了自己与罗隐虽志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