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乾坤万水东,偶从庙貌得瞻崇。
六经此学千年外,万古心香一瓣中。
自有此天人不夜,虽无坛树杏长红。
何人主静濂溪后,不到门墙自圣功。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孔庙时的所感,表达了他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首句“万里乾坤万水东”,描绘了广阔的天地和蜿蜒流淌的河流,寓意孔子的学问影响深远,像水流一样源远流长。
第二句“偶从庙貌得瞻崇”,诗人偶然间看到了孔庙的宏伟壮观,感受到了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第三句“六经此学千年外”,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学问在千年之后仍被世人传颂的感慨。
第四句“万古心香一瓣中”,将孔子的教诲比作一朵花,即使岁月流转,但孔子的心香仍然芬芳四溢。
第五句“自有此天人不夜”,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认为孔子如同天上的星辰,永远照亮人间。
第六句“虽无坛树杏长红”,虽然孔庙没有繁花似锦的坛树杏,但孔子的精神依然如火如茶,永不熄灭。
第七句“何人主静濂溪后”,“主静”指的是道家思想中的“静以修身”,而“濂溪”则是指周敦颐,他是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暗示自己是继承了儒学传统,同时也接受了道学的启示。
第八句“不到门墙自圣功”,表达了诗人对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赞叹,也表达了他自诩为圣人的愿望。
赏析:这首诗以诗人自己的视角,对孔子的庙貌进行了赞美,同时表达了对儒学的敬仰之情。诗人以自然景观来比喻孔子的学问,用花朵来比喻孔子的精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最后一句“不到门墙自圣功”更是展现了诗人自诩为圣人的愿望,体现了他对儒学的热爱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