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无地与狂澜,到处浮屠到处山。
世有异端终自惑,道无孟子托谁闲。
风光冉冉聊随伴,今古寥寥只腼颜。
安得从人南海上,太虚归后便东还。
【注释】
- 斯文:儒家的学说。
- 狂澜:汹涌澎湃的江水,比喻猛烈的社会动乱。
- 浮屠:佛寺。
- 异端:指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
- 道无孟子:指没有像孟子那样能解释儒家道理的人,也指儒家道理已失传。
- 太虚:指宇宙空间。
- 东还:指回到东方(即中原)来。
【赏析】
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是诗人在南逃过程中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动荡不安和儒学衰落的感慨。首联两句,写当时社会形势的危急动荡,“无地”与“狂澜”对举,形象地写出了国家民族面临的危机局面;颔联两句,以反诘的语气表达对时局的看法,认为只有儒家学说才能安定人心,而没有像孟子这样能够阐释儒家道理的人,儒术已经失传,所以人们会感到困惑迷茫;颈联两句,写景抒情,以“冉冉”、“聊随伴”写风景的变幻,以“寥寥”写人世的寥落;最后两联,写自己的愿望,希望到南海去寻师问道,学成后返回中原,恢复汉家文化。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深远,感情沉郁,反映了作者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