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稀社会,久矣得时清。
何意干戈后,未闻歌吹声。
亭台喜如故,草树幸重生。
物理无庸问,应怜丘壑情。

【注释】

迂泉:作者自号。碧山社:指作者的诗社。干戈:兵器,引申为战争、动乱。

亭台:亭子和台子。何意:为什么。

草树:草木树木。幸:幸好、幸亏。

物理:自然之理。无庸问:无需多问。应怜:应该怜悯。丘壑情:隐居山林的情感。

【译文】

八月十八日举碧山社与华补庵的韵

碧山社稀人,久矣得到时清。

为何干戈后,未闻歌声乐声?

亭台如故,草木重生。

天地自然之理,不需多问。应怜丘壑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1934年(乙酉)8月18日在南京举碧山社与华补庵等人的聚会上所作。当时,抗日战争爆发,国难当头,作者却以山水为伴,陶醉其中,忘却了战火纷飞的乱世之苦,表现出了超然物外的情怀。全诗抒发了在乱世中追求自然之美、淡泊名利、远离尘嚣的思想情感。

首联“碧山稀社会,久矣得时清。”写诗人在乱世中找到了一处清静之地,表达了他对和平安宁生活的追求。

颔联“何意干戈后,未闻歌吹声?”则进一步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凉。

颈联“亭台喜如故,草木幸重生。”则通过描绘亭台、草木等景物的生机勃勃,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尾联“物理无庸问,应怜丘壑情。”则是诗人对自己身处乱世而无法实现理想的感慨。他虽然身在繁华之地,心却飘向了深山大川,这种心境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