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干分无次,荷镰快一麾。
忽惊天欲出,还许月来窥。
疏密相宜处,欹斜恰好时。
萧萧存尔性,何必万竿为。

【注释】

删竹:指《诗经》的《国风·周南·汉广》,是一首表现男女相爱之情的长篇民歌。汉广:即汉水宽广的地方。此指汉水之滨。杂干:指各种树木。分无次:没有一定的次序,随意地分布。荷镰:指扛着镰刀,去割竹子。快一麾:挥起一把大镰刀。麾,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这里指大镰刀。忽惊天欲出:忽然间好像天空将要露出云彩来。还许月来窥:也许可以有月亮偷偷地来看呢。疏密相宜处:疏密适宜的地方。欹斜恰好时:倾斜得恰到好处的时候。萧萧:形容风吹竹林的声音。存尔性:保持这种特性。万竿为:万条竹子都成林了。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汉水之北,看到一片竹林的景象,抒发了他喜爱自然、赞美自然的情怀,也表达了他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开头两句说:“杂干分无次,荷镰快一麾。”意思是说,竹林生长得既自由又散乱,不用人为地加以管理。“快一麾”,即挥动镰刀,去砍伐竹子。这两句是说,诗人看到这样一片竹林,感到十分高兴,就拿起镰刀,高兴地砍起竹子来了。

三四两句写砍竹之后的情景:“忽惊天欲出,还许月来窥。”意思是说,一阵风吹过后,树林里露出一片空地,好像天快要露出云彩来了。这时,月亮偷偷地从林中钻了出来。诗人看到这样美妙的景象,不禁欣喜万分。这两句诗,把诗人砍竹时的心理活动,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五六两句进一步写砍竹后的情景:“疏密相宜处,欹斜恰好时。”意思是说,砍下来的竹子长成一排排整齐的篱笆,竹叶交错在一起,疏密适当;而竹子歪歪斜斜地排列着,却也很合适,很美观。诗人对这一片竹林,十分满意。

七八两句是最后两句:“萧萧存尔性,何必万竿为?”意思是说,竹林的这些特性,就是它的本性;用不着再去种植万根竹子来装点它了。诗人认为,竹林的美在于它的自然美,而不是在于它的数量多。诗人的这种观点,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景物的小诗,诗人以自己独特的感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