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花雨散诸天,那得纤尘到眼前。
高阁风多堪避暑,古台松老不知年。
客来莲社心神静,僧坐蒲团骨相仙。
拟共读书分佛火,青藜何必更吹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意思进行综合分析,可从意象特点、意境营造、手法运用、情感表达、篇章结构等几方面入手。首先理解诗句大意,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解以及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
飞飞花雨散诸天,那得纤尘到眼前。
飞飞的花雨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那些飘舞的花瓣好像把天空都遮满了一般。这一句诗写出了六月的天气和景色。“花”是“飘”的,花在飘飞,风在吹拂。“飞飞”,形容花随风飞舞的姿态,“散诸天”即“撒遍天空”。诗人以花为喻,写出了春末夏初的天气,既有春末夏初的气息,又有夏天特有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此时作者的心情:心情愉快,神清气爽,满腹诗情画意。那得纤尘到眼前?那点飘渺的小尘埃落到了我的眼前。这里的“纤尘”指飘浮在空中的细小灰尘,这里指微尘。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上的花瓣被风吹着纷纷扬扬地落下,落在了我的眼前,使我看到了这些美丽的小花。诗人以花为喻,写出了春末夏初的天气,同时也表现了此时作者的心情:心情愉快,神清气爽,满腹诗情画意。
高阁风多堪避暑,古台松老不知年。
高高的楼阁因为风大而凉爽,古老的台子上长满了苍劲的松树,它们已经生长了很多年了,我仿佛听到了它们的低语。“高阁风多堪避暑”中的“多”字用得妙,它既写出了夏日里阵阵凉风给人们带来的舒适感,又表现出夏日炎炎的炎热。“堪避暑”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个季节的喜爱。“古台松老不知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古老的台子上长满了苍劲的松树,它们已经生长了很多年了,我仿佛听到了它们的低语。“古”字突出了台子的古老与悠久的时间,“不知年”表现出了岁月的漫长,也表现了我仿佛能听到松树的低语。
客来莲社心神静,僧坐蒲团骨相仙。
客人来了,坐在莲花池边,心境非常宁静;僧人坐在那里,盘腿端坐,身体修长挺拔,如同神仙一般。这里的“禅”指的是佛教禅宗。“莲社”,佛教禅宗谓修行人聚会之处曰“莲社”,后遂以之称佛寺。“心”在这里是指人的心理状态,“身”“骨”在这里是指人的身体状况或姿态。“禅”在这里有佛教禅宗的含义。“蒲团”是一种佛教和尚坐具,又称坐垫、坐具。“坐”指盘腿端坐。“骨相”指人的骨骼形态。“仙”指神仙。
拟共读书分佛火,青藜何必更吹烟。
我想象着一起读书,可以一起分享佛家的思想,不必再吹灭香烟,也不用点灯读书了。“青藜”是一种古代的照明工具——油灯。这里的“青藜”,指的就是这种照明工具,也就是油灯。诗人在这里用“青藜”来比喻佛教思想。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思想的向往之情。
【答案】
六月十九日同兰堂卞先生游广福寺次韵
飞飞花雨散诸天,那得纤尘到眼前。
飞飞的花雨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那些飘舞的花瓣好像把天空都遮满了一般。这一句诗写出了六月的天气和景色。“花”是“飘”的,花在飘
飞,风在吹拂。“飞飞”,形容花随风飞舞的姿态,“散诸天”即“撒遍天空”。诗人以花为喻,写出了春末夏初的天气,同时也表现了此时作者的
心情:心情愉快,神清气爽,满腹诗情画意。那得纤尘到眼前?那点飘渺的小尘埃落到了我的眼前
高阁风多堪避暑
高高的楼阁因为风大而凉爽,古老的台子上长满了苍劲的松树,它们已经生长了很多年了,我仿佛听到了它们的低语
客来莲社心神静
客人来了,坐在莲花池边,心境非常宁静
僧坐蒲团骨相仙
僧人坐在那里,盘腿端坐,身体修长挺拔,如同神仙一般
拟共读书分佛火
我想象着一起读书,可以一起分享佛家的思想,不必再吹灭香烟,也不用点灯读书了
青藜何必更吹烟
青藜不用吹也不会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