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失中土,元起江东。
皇天眷德,群贤效忠。
冲虚性成,恭德纯至。
雄武未优,中兴犹愧。

【注释】

晋失中土:指五胡乱华,中原地区被占据。元起江东:东晋的建立者司马睿从江南地区崛起。

皇天:指上天。眷德:恩宠。

群贤:众多的贤才。效忠:尽力效力。

冲虚:虚心谦逊。性成:本性如此。

恭德:恭敬的品德。纯至:完全、彻底。

雄武:英勇强悍。优:超过。

中兴:恢复国运。犹愧:仍然感到惭愧。

【译文】

晋朝失去中原地区,在长江以东重新兴起。

皇上受到上天宠爱,众多的贤才都竭力效忠。

他谦虚有礼,恭敬的美德达到极点。

虽然勇猛强悍,但还缺乏足够的威仪。

恢复中原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心中还感到惭愧。

【赏析】

《古像赞》是唐代诗人贯休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二百零五首(一说作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即公元876年),这是其中的第七十六首。

第一、二句“晋失中土,元起江东”,写东晋由江左(今江苏南部)一带崛起,取代了北方的晋室政权。“失中土”与“兴江左”,都是就地域变迁而言。“中土”是指中原地区,“江左”则是长江之南的地区,也就是东晋的地盘。《资治通鉴·晋纪》:“(晋怀帝永嘉元年)王敦自京口入建康。”王敦就是起兵反对晋愍帝的人。“元起江东”表明东晋是从南方开始崛起的,而南方正是当时中国最落后的地方,所以“失中土”也暗示着北方的衰落。这两句诗表面上似乎只是陈述事实,实际上却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哲理。“元起”二字暗含了“复兴”的意思。“元”字在这里有“开始”或“根本”的含义,“元起江东”就是指开始在南方建立政权,也就是所谓“草创”。这个说法并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但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下,却是比较合理的解释,因为南方偏安一隅,远离中原,要想恢复大统,只能从南方做起。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历史的必然性,又表达了对南方政权的同情和肯定,可谓意蕴深远。

第三句“皇天眷德,群贤效忠”,是对东晋朝廷的赞美。“皇天”是天帝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皇帝或者君主。“眷德”指的是对德行的恩宠或者关怀,“群贤”则是指众多有才能的人。“效忠”就是尽忠效力。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东晋得到了天帝的恩宠,众多的贤才都尽心尽力地为国家效力。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眷德”和“效忠”,这两个词语都强调了东晋政权得到天意支持和人才拥护的特点。

然后是第四句“冲虚性成,恭德纯至”,进一步赞美了东晋朝廷的道德风貌。“冲虚”是虚心谦和的意思,“性成”则是指本性如此,不需要刻意修饰。“恭德”指的是恭敬的品德,“纯至”则是完全、彻底的意思。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东晋的君臣都是虚心谦和的,恭敬的品德达到了完美的境地。这里的关键词是“性成”、“恭德”和“纯至”,它们共同构成了东晋道德风尚的精髓。

接下来的第五句“雄武未优,中兴犹愧”,则是对东晋朝廷军事实力的评价。“雄武”是勇猛强悍的意思,“未优”则意味着不够出色或者不完善。“中兴”是指恢复国运,“犹愧”则是表示还感到惭愧。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尽管东晋拥有强大的兵力,但在恢复国运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仍然感到惭愧。这里的关键词是“雄武”和“中兴”,它们分别代表了东晋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地位。

最后一句是整首诗的总结:“晋失中土,元起江东。皇天眷德,群贤效忠。冲虚性成,恭德纯至。雄武未优,中兴犹愧。”意思是说晋朝失去了中原地区,而在江南建立了新的政权。皇上受到了上天的恩宠,众多的贤才都竭力效忠。君臣都是虚心谦和的,恭敬的品德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尽管拥有强大的兵力,但在恢复国运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仍然感到惭愧。这首诗通过对东晋政权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担忧,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