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谋强明,委任才智。
听言能断,业乃鼎峙。
倍义负汉,屈身事曹。
传世四君,霸图亦消。

仲谋强明,委任才智。

听言能断,业乃鼎峙。

倍义负汉,屈身事曹。

传世四君,霸图亦消。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诗句释义
  • 仲谋强明:孙权英明果断。
  • 委任才智:信任并重用有才能的人。
  • 听言能断:能听取意见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 业乃鼎峙:事业如日中天,稳固繁荣。
  • 倍义负汉:背叛汉朝,投降曹操。
  • 屈身事曹:屈服于曹操,成为其臣子。
  • 传世四君:留下了四位君主的名声。
  • 霸图亦消:昔日的霸业也随之消失。
  1. 赏析
  • 本诗通过描绘孙权的形象,展示了他的智勇和决断力。从英明果断到背叛汉朝,再到屈身事曹,孙权的经历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复杂政治局势。最后,诗人提到孙权的事迹已成为传世佳话,但霸图也因之消散,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孙权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其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诗中对孙权的评价既有赞誉也有批判,反映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复杂看法。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及其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 孙承恩是明朝松江华亭人,字贞父 (甫),号毅斋,是孙衍之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他的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其擅长人物画。因此,在创作《古像赞二百零五首·其七十三·吴大帝》时,孙承恩不仅需要具备文学素养,还需要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以确保作品的准确性和深度。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注释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孙权的形象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孙承恩的写作背景和个人经历也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