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瞒奸雄,才具明略。
威加海宇,力振山岳。
魏业巳固,汉鼎潜移。
比迹文王,吾将谁欺。

【注释】

老瞒:指曹操,字孟德。

奸雄:指曹操的才能和谋略。

海宇:指天下或四海之内,泛指全国。

力振山岳:指曹操的力量能振作山岳。

魏业:指魏国的事业。

汉鼎:指汉朝的政权。

比迹:比喻,比拟。

文王:指周文王(姬昌),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吾将谁欺:我将欺谁呢?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诗,歌颂曹操的文治武功。全诗共二十句,四十六字,每句七字,平仄相间,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开头两句“老瞒奸雄,才具明略”,是说曹操是个奸诈的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老瞒”是对曹操的尊称,意思是曹操像一位年迈的将军一样威猛强悍。“奸雄”二字,既表明了他对时局有独到的见解和非凡的胆识;又显示了他那种不可一世的傲岸气魄和英雄豪杰的气概。这两句诗概括了曹操一生的主要特点:他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一个深谋远虑、善于运筹帷幄的政治家,一个敢于与强敌决一死战的英勇战士。

中间两句“威加海宇,力振山岳”,进一步描写了曹操的威风和力量。“威加”二字,突出了曹操的政治和军事威风遍及海内四海。“海宇”即四海之内。“力振山岳”则是对曹操用兵如神、所向无敌的生动描绘。“山岳”在这里代指敌人。这两句话表现了曹操统一北方后的强大势力,也表达了作者对曹操的崇敬之情。

第三句“魏业巳固,汉鼎潜移”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指出曹操在消灭群雄、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为魏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魏国的政权日益巩固。“汉鼎”是东汉的代称,这里是指东汉王朝的政权。“潜移”即暗中转移,这里指的是逐渐地被曹操篡夺。这一句诗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实,也表明了诗人对曹操的赞赏和肯定。

第四句“比迹文王,吾将谁欺”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比迹”即比拟,比喻。“文王”是周文王的代称,这里是指西周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姬昌。“吾将谁欺”是说,我拿什么来欺压别人呢?这两句话表现出诗人对曹操的高度赞扬,认为他能继承先王的事业,成就一番伟大的业绩。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于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