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太极,化行二气。
统合群圣,参赞天地。
删述垂宪,日星炳明。
立我纲常,万世作程。
天地非夫子,曷纬曷经。
生民非夫子,曷范曷程。
通天地人,为三才主。
三才有终,夫子之道乃已。
鲁用夫子,道亦小试。
天用夫子,道济万世。
鲁用非天,天用非鲁。
卒老于行,天意可睹。
【注释】:
- 道具太极,化行二气。
道具:指孔子所创立的学说和道德准则。
太极:即无极,指宇宙的根本原理。
化行二气:指孔子教化了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使之归于和谐。
- 统合群圣,参赞天地。
统合:整合,统一。
群圣:指古代众多的圣人。
参赞:参与辅佐,支持。
天地: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 删述垂宪,日星炳明。
删述:指孔子整理和编纂经典,使其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垂宪:指孔子制定的规范和法则,被后人视为楷模和榜样。
日星炳明:比喻孔子的道德观念和智慧光芒照耀着人们,使他们受到启发和激励。
- 立我纲常,万世作程。
纲常:指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规范和家族制度。
万世:指代未来无穷无尽的世代。
作程:成为榜样,成为标准。
- 天地非夫子,曷纬曷经。
天地: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夫子:指孔子。
曷纬曷经:意为没有孔子,就没有天地的道理,也就没有天地运行的法则和规律。
- 生民非夫子,曷范曷程。
生民:指人类。
范:规范,标准。
程:方法,路径。
曷范曷程:意为没有孔子,就没有人世间的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
- 通天地人,为三才主。
通:连接,贯通。
天地人:指自然、社会和人本身。
三才:古代哲学中将世界分为天、地、人三个方面,称为“三才”。
主:主宰,主导。
- 三才有终,夫子之道乃已。
三才:指自然、社会和人本身。
终:终结,结束。
夫子:指孔子。
道乃已:意为孔子的思想和教导已经完成或达到了顶峰。
- 鲁用夫子,道亦小试。
鲁:指春秋时期的鲁国,孔子的故乡。
道亦小试:意为孔子的思想和教导在鲁国得到了初步的实践和应用。
- 天用夫子,道济万世。
天用:指天命或上天对孔子的认同和使用。
道济:指孔子的思想和教导对天下万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万世:指无限的时间范围。
- 鲁用非天,天用非鲁。
鲁用:指使用鲁国的方法或政策不符合天命或上天的要求。
天用:指使用上天赋予的法则或原则不符合鲁国的实际情况。
非鲁:意为不是只适用于鲁国,而是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
- 卒老于行,天意可睹。
卒:终于,最终。
老:衰败,衰退。
行:行动,实践。
天意:指上天的意志或命运。
可睹:可以清楚地看到或察觉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古像赞诗,通过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描述,赞美了孔子的伟大成就和影响力。全诗共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都通过不同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孔子学说的高度评价。
诗人以太极、二气等词汇描绘了孔子学问的核心——太极和二气,强调了孔子学说的统一性和普遍性。接着,诗人以统合群圣、参赞天地等词汇表达了孔子教化的力量和影响。这些句子不仅赞美了孔子的德行和智慧,也强调了孔子学说的重要性和价值。
诗人分别从删述、垂宪等方面来赞美孔子的学问和贡献,强调了孔子作为道德规范和家族制度的倡导者的地位。最后,诗人以天地、生民、通天地人等方面的描述,进一步凸显了孔子学说的广泛影响力和深刻意义。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通过对孔子学说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孔子学说的高度评价。同时,诗人通过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