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时明良,弼亮四世。
敬德之训,圣学斯契。
公旦夹辅,翱翔两骖。
甘棠遗爱,百世不谖。

【注释】

际时明良:在适当的时机,明智的君主。弼亮四世:辅佐并光宗耀祖四代。

公旦夹辅:周公旦辅助文王和武王。翱翔两骖:周武王驾着战车,周公旦作为辅佐者,如两只骖马。甘棠遗爱:传说周公旦在封地周国(今陕西一带)种了一棵棠树,以表示对周太王的怀念,后人称这种树为“甘棠”。百世不谖:永不忘记。

【翻译】

在恰当的时候出现明智的君主,辅佐并光耀了四代。

周公旦辅佐文王和武王,如两只骖马般飞翔。

周朝的甘棠树下流传下来的恩惠,使人们永远不忘。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周公旦功德的古乐府诗。全诗共三十二句,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歌颂周公旦辅佐成王、开疆扩土的功绩;后二十九句为第二部分,写周公旦死后,人们思念他,赞颂他的恩德,并把甘棠树称为不朽的纪念物。

此诗首章先写周公旦辅佐成王,建立功勋,然后才进入正题,写周公旦辅佐成王开疆扩土的功绩。“际时明良,弼亮四世。”这两句是说,在合适的时机出现了英明的君主,辅佐并光耀了四代。这里,诗人运用了“际时”和“明良”这样的词语来强调周公旦的出现是恰当的时机,是英明的君主。而“弼亮”二字又明确指出周公旦的主要功绩是在辅佐成王。“弼亮”一词,本义是辅佐帝王,使其更加光辉,这里用来指辅佐成王,更显得贴切自然。接着诗人又进一步指出,周公旦辅佐成王,开疆扩土,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两骖驾着战车一样飞驰。这里,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周公旦辅佐成王的功绩巨大无比。

诗人转入第二部分,主要写周公旦死后人们对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甘棠遗爱,百世不谖。”这两句是说,周朝的甘棠树下流传下来的恩惠,使人永远不忘。这里,诗人用甘棠树的典故来象征周公旦的恩德,既突出了周公旦辅佐成王开疆扩土的功绩,又表明人们对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最后,诗人用“百世不谖”四个字来总结全诗的主题。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其独特之处。首先,它采用了“赋”与“比”相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主题。“赋”的部分主要是对历史事实的描写;而“比”的部分则是用比喻来揭示出主题。“赋”部分重在叙述,“比”部分则重在抒情。这种手法使诗歌既有史实的记载,又有感情的流露,从而使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其次,这首诗还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