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推贤日,周畿仗钺辰。
谋谟禆庙略,怀夹沛皇仁。
已见流亡甚,兼虞寇盗频。
旬宣催命急,拔擢拜恩新。
许子真奇杰,高才迥绝伦。
人称今法从,我识旧儒珍。
制阃心同石,飞章笔有神。
行空看骥足,跋浪偃鲸鳞。
天设关河险,时须保障臣。
百僚资弹压,四牧重咨询。
造士弦歌动,临戎鼓角振。
诗哦每横槊,局对或留宾。
令与风霆迅,恩将雨露均。
端期苏槁朽,不独静烟尘。
慷慨匡时志,勤劬报主身。
即看勋业地,图画照麒麟。
【解析】
“汉室推贤日,周畿仗钺辰”:汉朝推举贤能的一天,在周王畿执掌兵权的大日子。
“谋谟禆庙略,怀夹沛皇仁”:谋略匡正国家的策略,怀着对沛皇仁爱的深情。
“已见流亡甚,兼虞寇盗频”:已经看到逃亡的人数很多,又忧虑盗贼频繁出现。
“旬宣催命急,拔擢拜恩新”:诏书催促时间紧迫,选拔提拔新人恩宠不断。
“许子真奇杰,高才迥绝伦”:许子真是杰出的人才,才能远远超越常人。
“人称今法从,我识旧儒珍”:人们称赞今天的法律,我认识的是旧时的儒家学说。
“制阃心同石,飞章笔有神”:掌管一方的人意志坚定,奏章写得很精彩。
“行空看骥足,跋浪偃鲸鳞”:看着千里马奔驰,想象着龙腾云上翻卷着巨大的波浪。
“天设关河险,时须保障臣”:上天设置了关河的险阻,现在需要忠诚的臣子来保卫。
“百僚资弹压,四牧重咨询”:官员们依靠你的弹压,四方的百姓都重视您的咨询。
“造士弦歌动,临戎鼓角振”:教书育人,歌声激昂;战前准备,鼓舞人心;战鼓擂起,振奋士气。
“诗哦每横槊,局对或留宾”:吟诵诗歌常常手持长矛,对弈棋局有时留宾客观战。
“令与风霆迅,恩将雨露均”:命令如同疾风迅雷,恩泽如春雨滋润万物。
“端期苏槁朽,不独静烟尘”:希望枯木能够复苏,不只是使尘土安静下来。
“慷慨匡时志,勤劬报主身”:以慷慨的心志辅佐时政,勤劳辛劳报答君恩。
“即看勋业地,图画照麒麟”:就看看功勋成就的地方吧,让麒麟图刻成画。
【赏析】
此诗当为唐肃宗至德二年(757)秋所作。当时安史之乱虽然基本平息,但朝廷内外仍有一些叛乱势力存在,所以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忧国济民的情怀。
第一句点明题旨,说明诗人作诗的背景是在唐朝的盛世时期。“推贤日”指汉朝建立之时,而“仗钺辰”则指周朝分封诸侯,执掌军权之时。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汉朝推举贤能的时候,周王畿执掌兵权的大日子到了。第二句承上启下,诗人用“谋谟禆庙略”和“怀夹沛皇仁”两个典故来说明自己胸怀天下,关心民生。这两个典故分别出自《汉书·韩信传》和《史记·高祖本纪》。韩信曾经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被封为楚王。后来,韩信想造反,刘邦为了稳定局势,只好把他贬到楚地做郎中(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韩信非常感激刘邦对他的宽容,所以他经常说刘邦对他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她担心韩信会造反,于是把韩信抓了起来,最后把他斩首于长乐宫。刘邦对功臣非常宽厚,他在平定天下以后,封了许多开国功臣为王侯,让他们享受优厚的待遇,并给他们很大的权力。第三句表明诗人的用意。诗人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就要有正确的决策。诗人通过这一典故来强调自己要为国家制定正确的政策方针。第四、五句进一步说明诗人的用意。诗人认为,如果国家安定,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反之,如果人民流离失所或遭受外敌入侵,国家就会出现动荡不安的局面。所以,诗人要时刻关心人民的疾苦,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祸患。第六句表明诗人的用意。诗人认为,要巩固国家的统治地位,就要善于用人,任用贤能的人才。诗人通过这一典故来表明自己要广开言路,广纳贤才的意思。第七句表明诗人的用意。诗人认为,要治理好国家,不仅要有好的策略,还要有好的措施。诗人在这里用“怀夹沛皇仁”这个典故来说明这一点。第八句表明诗人的用意。诗人认为,要想让国家长治久安,就要保证国家的安宁。诗人通过这一典故来表明自己要确保国家的安全。第九句表明诗人的用意。诗人认为,要维护国家的稳定,就要加强国防建设,防止敌人入侵。诗人通过这一典故来说明这一点。第十句表明诗人的用意。诗人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军民关系。诗人通过这一典故来阐明自己要加强军队建设的意思。第十一、十二两句表明诗人的用意。诗人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领导集团,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政策的顺利实施。诗人用“制阃心同石”和“飞章笔有神”这两个典故来表明这一点。“制阃”指的是掌握一方的军事统帅,“飞章”指的是紧急上报军情的文书。这两处典故都用来说明自己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第十三句表明诗人的用意。诗人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就不能只顾自己的私利,而应该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诗人用“人称今法从”和“我识旧儒珍”这两个典故来说明这一点。“今法”指的是新的法律制度,“旧儒”指的是古代的儒家学者。这两处典故都用来表明诗人要尊重法律制度,也要尊重古代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意思。第十四句表明诗人的用意。诗人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来治理国家,而不能采取错误的方法和手段。诗人用“令与风霆迅”和“恩将雨露均”这两个典故来说明这一点。“风霆”指的是疾风迅雷,“雨露”指的是春天的细雨和秋天的露水,它们都能滋养万物生长。这两个典故都用来表明诗人要迅速采取果断的措施来解决问题的意思。第十五句表明诗人的用意。诗人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应该有正确的决策和明智的判断力。诗人用“端期苏槁朽”和“不独静烟尘”这两个典故来说明这一点。“苏槁朽”指的是枯木重新发芽,“静烟尘”指的是使尘土停止飞扬。这两个典故都用来表明诗人要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国家恢复安定的意思。第十六句表明诗人的用意。诗人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应该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诗人用“慷慨匡时志”和“勤劬报主身”这两个典故来说明这一点。“匡时志”指的是匡扶时代的正义,“报主身”指的是报答君王的信任。这两个典故都用来表明诗人要积极履行职责,效忠国家的意思。第十七句表明诗人的用意。诗人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诗人用“即看勋业地”和“图画照麒麟”这两个典故来说明这一点。“勋业地”是指功勋事业发生的地点,“麒麟”是指麒麟阁,它是汉武帝为了纪念功臣而修建的一座建筑,里面陈列着功臣们的画像。这两个典故都用来表明诗人要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意思。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大事、立志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