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晚成趣,雨馀凉不禁。
湿云低阁水,痴雾远迷林。
去马凭谁辨,哀蛩识此心。
美人在何处,良夜自沉沈。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内容上要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如“晚”“凉”“水”“林”等,思想情感上要注意把握诗人的心境。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一分析作答即可。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池上晚成趣,雨余凉不禁”,意思是:池塘上的晚上很惬意,雨后天气凉爽。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的愉快心情;“湿云低阁水,痴雾远迷林”,意思是:低垂着的云雾缭绕着水面,迷蒙的轻雾远远地遮住了树林。这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烘托出宁静的气氛。“去马凭谁辨,哀蛩识此心”,意思是:离开的马匹谁能辨认,悲哀的蟋蟀知道我的心情。这两句以“去马”、“哀蛩”来抒发自己的孤寂之情。“美人何处,良夜自沉沈”。意思是:美人在何处呢?美好的夜晚却如此地令人消沉。这句是全诗的结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池塘上的晚间很惬意,雨后天气凉爽。低垂着的云雾缭绕着水面,迷蒙的轻雾远远地遮住了树林。离开的马匹谁能辨认,悲哀的蟋蟀知道我的心情。美人在何处呢?美好的夜晚却如此地令人消沉。
注释:①去马:《世说新语·任诞》载:魏文帝曹丕曾乘马车外出,车骑甚盛。王粲《登楼赋》中有“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之句,此处以马暗喻朋友。②沉沈:深沉的样子。③美人:这里指诗人自己或所思念的人。
赏析:
这首五言诗,从内容上看,是一首即兴之作;从艺术构思看,又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池亭晚坐,抒写了自己的情怀。全诗四句诗,一气呵成。
首二句“池上晚成趣,雨余凉不禁”,写诗人在池亭晚坐时的惬意心情。诗人面对池亭,领略到了池亭的景色。“成趣”二字,既点明了时间是傍晚,也表明了环境清幽,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雨余凉不禁”,“不禁”两字,既表明雨后天气凉爽,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颔联:“湿云低阁水,痴雾远迷林。”写诗人观赏池亭景色所见的景象。“低阁”,是指池边树木丛生,挡住了阳光,所以云朵才低垂下来。“迷林”,是因为云层太厚,遮住了视线,所以远处的树林都模糊不清了。“湿”“低”“迷”三个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池亭周围的景象以及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颈联:“去马凭谁辨,哀蛩识此心。”写诗人独自欣赏美景时的孤独之感。这里的“凭谁”并非实指,而是虚指。因为诗人是在想象的情景下写的。而“去马”二字,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哀蛩”,即秋虫。它发出的叫声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凄凉的,所以用“哀蛩”比喻诗人此时的心声,既贴切又形象。
尾联:“美人何处,良夜自沉沈。”写诗人在欣赏完美景之后产生的孤独与寂寞之感。这里的“美人”并非实指,而是诗人的另一种自我称谓——“我”。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既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孤独感,又进一步渲染出诗人内心的忧郁情绪。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意境优美,情感细腻,耐人寻味。诗中不仅通过描写池亭景色来渲染气氛,还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丰富诗意。同时,诗中的词语也很美,比如“沉沈”一词,既可以理解为夜色深沉,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忧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