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作计太痴呆,业在毛锥与砚台。
问字昔人皆载酒,写诗亦望买鱼来。

【注释】

  1. 儒生:古代指读书人。
  2. 作计:谋划,计划。
  3. 痴:愚笨。
  4. 业:学业。
  5. 毛锥:毛笔。
  6. 砚台:砚石制成的研墨用具。
  7. 载酒:饮酒庆祝。
  8. 写诗:写诗作文。
  9. 亦望:也盼望。
    【译文】
    读书人愚笨地谋划着,学问在于毛笔和砚台。
    问字的人过去都载酒庆祝,写诗的人也盼望买到鱼来。
    【赏析】
    此首诗以儒生自比,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悲愤。开头两句直接点明题旨:“儒生作计太痴呆”。诗人自称“儒生”,说明他的身份是读书人,而“作计”则表明他在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学业。然而,他的“痴呆”却让他无法找到实现自己学业的途径,因此只能感叹自己“业在毛锥与砚台”,即学识只能在笔端和纸面上。
    三、四句则进一步揭示了儒生的困境。在古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饮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问字”则是文人之间交流学问的一种方式。然而,诗人却对此感到失望,因为他认为那些曾经与他一起饮酒、探讨学问的人已经不在了,留下的只有“载酒”的空酒瓶子。这种失落感使得诗人更加渴望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来,因此他发出了“写诗亦望买鱼来”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儒生的视角,描绘了一个读书人面对困境时的内心世界。他的“痴呆”、他的无奈、他的失落以及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