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触梦久相安,那畏矶头八节滩。
想到舟行幽绝处,溪光还似月光寒。
【注释】:
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迤西:东边。三百里:约三百里路,即从邵州到桂林。峰壑遥深:峰峦高耸,溪谷幽深。萝木邃密:山中藤萝缠绕,林木幽深。行数日:走了几日。触绪皆诗:触景生情,处处是诗。其二:第二首。风波:浪花。触梦:梦见波浪起伏。久相安:长时间平安无事。矶头:岩石上的滩头。八节滩:地名。那畏:哪里畏惧。幽绝处:十分幽静偏僻的地方。溪光:山溪的光影。还似:好像。月光寒:如月光般清冷。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旅途的所见、所感、所思。前二句写山行所见景色,后二句写山行时的感受和想象。全诗构思新颖别致,富有情趣。
首二句“风波触梦久相安,那畏矶头八节滩”,起笔突兀,但并不使人吃惊,因为这种奇遇在旅途中是常有的。诗人以梦中的风波比喻眼前实际的山行之险,既生动形象,又富于浪漫色彩;而“久相安”三字则写出了作者对此行的满不在乎,表现出一种旷达的胸怀。“那畏矶头八节滩”,一个“畏”字,将八节滩险恶的形势活生生地勾画了出来。“那畏”就是害怕的意思。“矶头”指江岸上的石岩。“八节滩”是广西漓江河段上最险峻的一段江流,水流湍急,滩岸陡峭,有九曲之称。
第三四句“想到舟行幽绝处,溪光还似月光寒”。这两句是说当舟行至极为幽静僻静的地方时,只见山溪的光影如同月亮的光辉一样寒冷。“幽绝处”与“月光寒”两相对照,更突出了山行的艰难。这里,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山溪的光影写得有情有韵,仿佛是山溪本身具有月光一般。
综观全诗可以看出,这首诗写山水景物,重在表现自己感受中的自然美和艺术美,语言清新隽永,情景交融,给人以美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