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宛如昨,苍然揖古儒。
谈谐仍未减,感慨不能无。
子弟环相侍,诗书抱欲枯。
借君愧素饱,谁谓伐檀孤。
易曦侯率其伯叔二子及其门人见过。
一笑宛如昨,苍然揖古儒。
一笑之间,仿佛昨日的笑颜重现。苍然,形容神态苍老;揖,拱手作礼。这里用“揖”字,既表达了对易曦侯的敬意,又暗含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
谈谐仍未减,感慨不能无。
谈谐,指言谈和诙谐;未减,没有减少;感慨,即感概,指感慨叹息。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易曦侯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他人生遭遇的深深感慨。
子弟环相侍,诗书抱欲枯。
子弟,指易曦侯的子女;环相侍,意为围绕在身边伺候;欲枯,意指渴望得到满足。这里描绘了一幅易曦侯的家庭场景,子女围绕着他,期待着他能够继续传授知识、传承家业。
借君愧素饱,谁谓伐檀孤。
借君,即借用你的力量;愧,感到惭愧;素饱,指生活简朴而满足。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自谦之词,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易曦侯这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的敬佩。
谁谓伐檀孤,伐檀者多矣。
伐檀者,指砍柴的人;谁谓,即谁说;寡,少;矣,语气助词。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说砍柴的人就一定孤独呢?这里的“伐檀”比喻的是易曦侯的人生境遇。
赏析:这是一首五绝诗,表达了作者对易曦侯的敬仰之情。首句以“一笑”起兴,点明相见的主题。接着,诗人以“苍然”、“揖”等词语,描绘出易曦侯那苍老而亲切的面容,使人感受到他的学识渊博和人格魅力。中间四句则通过描述易曦侯与自己的交往过程,展现了他对易曦侯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易曦侯人生遭遇的深深感慨。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他感叹自己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很知足,而易曦侯却有着更加豁达的人生态度,因此并不觉得孤单。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代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