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漠漠吹西风,高原草树交深丛。
嗟哉狡兔自三窟,失身何处潜其踪。
猎人手挽明月弓,追逐更骋胡青骢。
眼中得丧君莫讶,归来欲慰君庖充。
【注释】
黄沙漠漠:一望无际、辽阔的沙漠,形容荒凉。吹西风:秋风在西边刮起。高原草树交深丛:高原上的草树林丛生。嗟哉狡兔:感叹狡猾的兔子有好几个藏身之地。失身何处潜其踪:指狡兔失去了藏身之处而露出踪迹。猎人手挽明月弓:用月牙形状来形容箭的样子。追逐更骋胡青骢:骑着骏马追赶狡兔。眼中得丧君莫讶:你看到了我的得和失也不要奇怪。归来欲慰君庖充:想回来安慰你的厨子。
【赏析】
《题胡骑纵猎图四首其二》是唐代李益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绘了胡人狩猎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胡人生活的羡慕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首句“黄沙漠漠吹西风”,以大笔触勾画了一片辽阔无垠的沙漠景象,西风吹拂着沙尘,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荒凉之感。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沙漠的广阔与荒凉,也为后面的描写铺垫了背景。
第二句“高原草树交深丛”,进一步描绘了高原上草木茂盛的景象。这里的“交深丛”形象地描绘了草原上草树交织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一细节描写为接下来的描述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句“嗟哉狡兔自三窟”,突然转折,转而描写狡兔的狡诈与聪明。狡兔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它具有三个藏身之所,可以在不同的地形中隐藏自己。这句诗通过对比狡兔的智慧与人类的愚钝,表达了诗人对狡兔机智的赞叹。
第四句“失身何处潜其踪”,进一步揭示了狡兔之所以能够逃避人类追捕的原因。它知道如何利用地形和环境,寻找最佳的藏身之所,从而躲避人类的追捕。这句诗既揭示了狡兔的生存智慧,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界的挑战时的无奈与无能。
第五句“猎人手挽明月弓”,以猎人追射的场景作为结尾。猎人手中的明月弓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精准的技巧,而他的猎物——狡兔则是灵活且机警的存在。这句诗通过对比猎人与猎物之间的力量和技巧,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较量与斗争。
最后一句“归来欲慰君庖充”,以诗人归来后想要慰藉自己的厨子作为结尾。这里的“庖充”指的是厨师,暗示了诗人想要通过烹饪来抚慰自己的心灵。这个结尾既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琐事的关注,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这首诗通过对胡人狩猎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之情和对人性的思考。同时,它也以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才能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