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花开树树新,璚林地远绝风尘。
独怜岁月催迟暮,肉食无人惜此春。
注释:
闻道花开树树新,璚林地远绝风尘。
瓃林:指杜鹃花丛,这里比喻春天的美景。
独怜岁月催迟暮,肉食无人惜此春。
独怜:独自怜惜。
迟暮:年老。
肉食:喻指权贵。
译文:
听说花开满枝,每一棵树都是新芽初露,在远处的璚林之中,仿佛与世隔绝,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尘埃。
我独自怜惜这美好的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就逝去,而权贵们却只顾着享受,对这春天的美丽毫无珍惜之意。
闻道花开树树新,璚林地远绝风尘。
独怜岁月催迟暮,肉食无人惜此春。
注释:
闻道花开树树新,璚林地远绝风尘。
瓃林:指杜鹃花丛,这里比喻春天的美景。
独怜岁月催迟暮,肉食无人惜此春。
独怜:独自怜惜。
迟暮:年老。
肉食:喻指权贵。
译文:
听说花开满枝,每一棵树都是新芽初露,在远处的璚林之中,仿佛与世隔绝,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尘埃。
我独自怜惜这美好的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就逝去,而权贵们却只顾着享受,对这春天的美丽毫无珍惜之意。
【注释】: 玉帐坐生风:将军坐的地方,像风吹动一样。 雕弓控明月:用雕花纹的弓箭控制明亮的月亮。 宝剑抚晴空:用宝剑抚摸晴朗的天空。 笳鼓军容肃:吹着笳鼓,军队的阵容十分整齐。 旌旗敌阵空:旗帜在战场上飘散。 清朝有麟阁:唐朝有麒麟阁,用来收藏功臣的画像。行见纪元功: 将来一定能够建立大功。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李都阃(李士章)之口,赞颂了唐代名将郭子仪的赫赫战功。全诗从赞颂郭子仪起笔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挽太仆沈少卿》的诗句: 1. 宦路怜腾踏,都来十四年。 - “宦路”指官场之路,“怜”表示同情。“腾踏”形容仕途上的努力与奋斗。“都来十四年”意味着从某人到达某个职位或达到某种状态的时间跨度。 2. 有亲惊白发,无子负青毡。 - “有亲”可能指的是家中长辈,“惊白发”表达了对他们年龄增长的惊讶,因为通常人们期待他们保持年轻。“无子负青毡”可能指的是没有子孙继承家业或地位
【注释】: 晓发女儿寺:清晨从女儿寺出发。 帆开天欲曙,星斗尚招摇:船帆张开,天快要亮了,星星还在天空中闪烁,似乎在召唤我前行。 渐觉村居远,方惊客路遥:慢慢地感觉村庄越来越远,才惊讶于旅途的遥远。 不禁风猎猎,相送水迢迢: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相送的水面遥遥无际。 夜泊知何处,晴云隔暮潮:夜晚停泊不知道要去哪里,晴天的云彩隔着傍晚的潮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家乡去京城时所作
【注释】 过高邮湖:指在高邮湖上。过高邮,今江苏高邮市。 晴湖三十里:湖上晴天时有三十多里的水路。 杳渺绝云天:湖水与天空相接,看不到边际。杳渺,模糊不清的样子。 渔艇浪中出:渔船在波浪中出没。 客帆风外悬:行旅的船帆在风中飘荡。 经游非偶尔:经过这里并非偶然。 飘泊正依然:漂泊不定,但仍然如此。 极目东南道:远眺东南方向的道路。 孤村起暮烟:远处村庄升起了炊烟。 【赏析】
【注释】 昨:刚才 光字:光义,即张光义。 谩(màn)劳:虚耗、浪费。 疏狂:放纵不羁。 宦路:仕途。 异乡:远离家乡的地方。 清光:明亮的月光,这里指皎洁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朋友吴鼎仪相会于中秋之夜时所作。诗的前四句写相聚之喜,后四句写离别之忧。全诗以“重会”开头,又以“明年今夜月,谁复共清光”作结,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诗人在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之情的同时
沙河遇便风遂至龙江关已经打算在沙洲上停泊,忽然来了风雨声。 人们都催促早早出发,我也厌烦了孤身远行。 浪花激起千峰飞出,小舟轻怜一片叶子轻。 此时虽很快捷,仍然处在险境中行进。 【注解】 沙河:即黄河之下游的一段,因两岸多沙土而得名。 便风:顺风。 已拟:本来打算。沙渚:沙洲。 忽来:突然到来。 催早发:催人早日出发。 厌:厌烦。孤征:单人独骑或单独旅行。 浪骇(hài)千峰出:浪花激起
过奉新复与章太仆会遂邀饮驿中观壁间日本碧照野释所题有作 【注释】:奉新,指奉新县,今属江西。驿舍,驿站的住所。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在奉新时与友人相聚饮酒时所作。首句交代了这次聚会的地点是在奉新的驿站里;第二句写自己的感受。“独怜”,是“只怜”的意思,即只爱自己。“身似燕”,是说自己像燕子一样轻盈飘逸。因为燕子能飞得很快,所以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达自己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
【注释】新口:地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章太仆:指章纶,字子平,唐末官员。秉烛:手持蜡烛,代指夜间。相与:相互。一醉留:一醉方休。迟明:天未亮。分袂:离别。去住两悠悠:去时无牵挂,住时无留恋。 【赏析】 诗人在新口停泊了一夜后,第二天早晨乘着船继续前进。船行到天亮时,诗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码头,这里没有熟人接待他,于是上岸去找当地官员章纶。章纶是诗人的老朋友,诗人想在这里借宿一晚,以便第二天继续赶路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甲申元日奉天殿早朝》中的诗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漏咽铜龙斗已横 - “漏咽”:指时间的流逝,时间似乎在慢慢消逝。 - “铜龙斗”:指的是古代计时器的一种,斗是用来测量时辰的设备。 - 注释:“铜龙斗”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古代计时的工具。 - 赏析:诗人通过“漏咽”和“铜龙斗”的意象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时间感,给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 第二句
【注释】: 九关辞晓仗,匹马逐春帆。 暂解词垣直,荣题礼寺衔。 龙江天缥缈,凤岭雨巉岩。 到处供吟眺,何时寄一缄。 【赏析】: 此诗是送陈师召侍讲升南京太常少卿的一首。首二句写送行时的景象;三、四句写陈师召升任后,诗人的感怀之情;五、六句写送别后诗人所处环境及所见之景;最后两句写诗人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感情真挚。 “九关辞晓仗,匹马逐春帆”。这是送行时的情景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下面逐句解读并赏析: 1. 迢迢客路近流河,渔浦风晴起棹歌。 解析与译文: “迢迢客路”指的是遥远而漫长的旅途,"流河"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泛指水流之处。这句诗描述了旅途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抵达目的地的期待和好奇。"渔浦风晴"则描绘了渔浦地区风和日丽的景象,"棹歌"是指划船时唱的歌曲,可能带有轻松愉悦的情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时,既要注意仔细阅读诗作,逐句推敲,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和艺术表现。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诗句,考生要抓住关键词进行赏析。“船头画鼓不停挝”,是说船头画着的鼓声一直在敲打着,说明船上人很多,而且正在忙碌;“县门东去刚三里”,是说离县城还有三里路了,表明诗人已经到达目的地;“正及郎官放晚衙”,是说正好赶上县令开衙,衙役们开始工作了,表明诗人已经到任
【注释】 过故城遂泊八里屯:路过旧城,于是停宿在八里屯。故城,古称洛阳,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的都城。过,经过。遂,于是。泊,住宿。八里屯,地名,在今河南巩县西南。 萧条门巷不成村,细柳深藏卫尉屯:荒凉萧瑟的门巷无法构成村落,杨柳丛深处隐藏着守卫皇宫的屯兵。卫尉,官名,掌宫禁宿卫之职,汉初置为九卿之一。 回首故城三十里,月明风冷送黄昏:回望故城,已经走了三十里了,月色明亮,夜风寒冷
注释: 心事无端重郁纡,更看寒燕引双雏。 心事沉重郁结难解,又看到寒燕带着双雏鸟飞翔。 世人不戒前车覆,浪说程婴可托孤。 人们却忘记前车之鉴,反而轻率地说出要像程婴那样保护孤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杂纂》中的一首。整首诗通过对“寒燕引双雏”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通过“世人不戒前车覆”的反讽,揭示了人们对于历史教训的忽视和轻率的态度
注释: 别院穷居岁月深,重门榛棘已森森。 窗前一任春风去,誓不今生负此心。 译文: 在别院穷居生活了漫长的岁月,重重的门前长满了野草。 任由那春风从窗口吹进,我发誓今生绝不辜负这一片心意。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深深眷恋之情的诗作。诗人在别院穷居生活中,感受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沉淀,他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无奈和哀愁。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注释】纪事:即纪行。纪,记;事,行。上苑花:指京城里的皇家花园中的花卉。开残:凋谢残落。京华:京城。伤心泪:指泪水。悔杀:后悔得要死,形容非常悲痛。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的名篇之一。此诗首联写景,点明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之感;颔联写景,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颈联抒情,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与惋惜之意;尾联写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坎坷的感慨。全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