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柳何因厄闰年,坐惊摧折动逾千。
空怜翠色犹横水,不见清阴可拂天。
自昔冰霜非尔耐,于今风雨为谁颠。
前人久费栽培力,可向樵苏惜弃捐。
【注释】
道傍:路旁。堤柳:堤岸的柳树。厄闰年:指灾害之年。坐惊:徒然惊讶。摧折,折断。清阴:凉爽的树荫。于今:至今。樵苏:采樵打柴的人。
【译文】
路旁杨柳多为风雨所拔横仆水滨,不再像以前那样修长挺拔了。看到此情此景感到怅惘。
堤岸上的柳树为何遭受如此灾难?徒然惊讶折断的树枝超过千根。
空有翠绿的树叶依然横卧水面,不见那清亮的树荫可拂天际。
自古以来冰霜都不如这些树木耐久,如今只有风雨能将它摧残。
古人长久地耗费人力去栽培它们,现在却只能向采樵打柴的人惋惜地丢弃。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咏怀诗。诗人面对被风雨摧折的柳树,不禁感慨万分,遂成此诗。
首联两句写道旁被风雨摧折的柳树,“横”字用得极为形象,写出了柳枝在狂风暴雨中的姿态,也写出了作者对柳枝的怜惜之情。
颔联两句写堤柳遭逢灾害的原因。“何因”二字直贯下句,指出堤柳受难的原因是“厄闰年”,“动逾千”,这一句既是对上文“横”字的具体解说,又是对下文“见之怃然”的解释。
颈联两句写堤柳被风雨摧毁后的惨状。“空怜”、“不见”是两个反义词,前者是说堤柳仍然具有生命力,后者则是说它已失去了生命。这两个反义词的运用,有力地渲染了堤柳被毁坏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命运的关切和痛惜。
尾联两句写堤柳遭到破坏后的可悲命运。“自昔”、“于今”都是时间状语,说明这一悲剧从古到今一直存在。“为谁颠”则是指为谁悲叹、为谁担忧。
全诗以风风雨雨中的柳树为题,通过柳树的命运来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不平之气,表达了作者对人民遭受灾祸的同情和关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