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夜奎光正烛空,君王初御大明宫。
书从石室编摩后,人在瑶阶拜舞中。
内帑颁来仍进秩,宫壶宴罢屡酬功。
词臣制作追班马,得见斯文宠数隆。
【注释】
史馆进书:指在史馆中进献书籍。奎光:星名,古人以为奎星明亮象征吉兆。
五夜:指夜晚五次,即五更。
石室编摩:指编修、校勘书籍的工作。
瑶阶:指皇帝的台阶,也指皇宫台阶。拜舞:向皇帝行礼。内帑:指皇家府库藏物,这里借指皇帝赏赐的东西。颁:赐予。
词臣:指翰林院学士。班马:指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汉书·艺文志》载,《七略》著录有先秦至汉初的书籍,分为辑略、六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类,其中诗赋略中著录了汉代的《楚辞》,共二十九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所以“班马”一词在这里是指汉代的辞赋家们。宠数:指受到帝王宠幸的待遇。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作者借咏史赞颂了唐代名相狄仁杰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对这位忠贞不渝,刚正不阿,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政治家、历史学家的崇敬之情。
首联写史馆进书。史馆是朝廷收藏历史资料的机构,负责编辑、整理、校雠古今典籍。诗人用“五夜”点明时间,说明在深夜,天还未亮时,史官们就开始工作,他们勤奋地编撰着各种书籍,孜孜不息地为国家积累着知识财富。颔联写君王接见学士。诗人描绘了一幅君臣相见的场面:学士们手捧书籍,向皇帝呈递进呈,皇帝则端坐在华丽的宝座上,接受他们的呈献;学士们在台阶前叩拜,表示敬谨。这一联表现了君臣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学士们的忠诚和恭谨。颈联写赐物进秩及宴罢酬功。诗人说,皇帝将内帑中的珍宝赏赐给学士们,又多次宴请学士们,以示恩宠。这反映了唐代政治开明、文化昌盛的社会风气。尾联赞颂学士制作。诗人称赞学士们创作的文章像《史记》一样出色,他们的作品能够与《史记》相提并论。同时,诗人也赞美了学士们受到皇上恩宠的待遇,使他们得以施展才能。
全诗以咏史为主,通过对史官们的勤勉、君臣关系的和谐以及学士们的创作才华等方面的描写,赞美了唐代名相狄仁杰的政治才干和文学才能,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