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雨雪坐冥蒙,人在汪洋千顷中。
老骥犹传空冀北,春鸿那得久江东。
榛苓过眼成虚谷,禾黍关心拜故宫。
我亦吹箫向燕市,从今敢自惜途穷!

【注释】

①吴梅村:即吴伟业。吴伟业(1602—1672),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常熟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史学家。明亡后,曾参加南明抗清斗争,失败后出家为僧。著有《梅村诗话》、《绥寇纪略》等书。入都四首:组诗,共四首,写于吴伟业被清廷征召入都之后。其三首为组诗之第三首,写于顺治三年春。

②冥蒙:昏暗不明。坐冥蒙:在昏暗的灯光下坐着。冥蒙,亦作“溟蒙”。

③汪洋:广阔无边的大水。千顷:形容水势浩大,面积辽阔。人:我自比。

④老骥:指老马。犹传:仍然流传着。空冀北:空传冀州的典故,指志士壮心难酬。冀北,指古冀州之地,今河北、山西一带。

⑤春鸿:指春天远行的旅雁。那得:如何能得到,如何能久留。江东:泛指江南一带,这里指吴地。

⑥榛苓:野草名。过眼:一过眼,转眼之间。成虚谷:指变成一片荒凉的原野。

⑦禾黍:庄稼成熟的样子。关心:挂念,牵挂。拜故宫:指怀念故土。

⑧燕市:指北京,燕京。吹箫:指吟诗。向燕市:去京城,去长安,去长安(今西安)。敢自惜途穷:不敢自怜处境艰难。

⑨赏析:

吴伟业是明朝的遗民,一生忠于故国。他目睹了明朝的灭亡和南明政权的覆灭,内心充满痛苦。清兵南下时,吴伟业曾参加过反清活动,后因形势所迫,剃发为僧,隐姓埋名,寄身佛门。但内心依然眷恋故国,对清朝统治抱有敌意。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全诗以“坐”“望”为线索,抒写了作者在京城中的所见所感。第一句写诗人在昏灯下苦闷彷徨地坐在昏暗的屋子里;第二句写自己身处茫茫大江之中,感到前途渺茫;第三句写志士仁人空怀报国之志,而英雄无用武之地;第四句写春雁无法长留在南方,暗喻自己的理想也难以实现;第五句写草木丛生、原野荒芜的景象,比喻国破家亡后的荒凉景象;第六句用禾黍思念故乡的典故,表示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表明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不会自怜路遥而放弃抗争。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无限眷恋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个人理想的失落;既有对过去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待。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