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陟未竟,嵂崒见兹岑。
合作青莲朵,分为翠玉簪。
可堪逢绝胜,无暇恣登临。
怅望青天暮,逌然寄此心。
【注释】
过周平坡列十馀峰奇峭若笋林赋诗一首:经过周平坡,看见十多座山岭像竹子那样高耸。
连山陟未竟,嵂崒见兹岑:登上连山的顶峰,还没有走完,忽然发现这十几座山峰像尖利的竹笋一样矗立着。
合作青莲朵,分为翠玉簪:好像一群青色的莲花,又像是一柄绿色的玉簪。
可堪逢绝胜,无暇恣登临: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遇到,我来不及欣赏就离开了。
怅望青天暮,逌然寄此心:望着天色已晚,只好悠然自得地把心事寄托在这首诗中。
【赏析】
这首七律是写景抒情之作,以诗人游历名山的观感作结。全诗意境优美,情致闲远。
首联“连山陟未竟,嵂崒见兹岑”,点出了诗人游览的目的地——周平坡。“连山陟未竟”写出了诗人登山的艰辛,“嵂崒见兹岑”则描绘了登山所见之景。“嵂崒”是形容山峰挺拔的样子,“兹岑”指那十多座山岭。
颔联“合作青莲朵,分为翠玉簪”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山峰苍翠、挺拔的特点,把山峰比作青色的莲花,又如绿色的玉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其秀丽挺拔的外形。
颈联“可堪逢绝胜,暇无恣登临”表达了诗人对美景难以久留的遗憾之情。“可堪逢绝胜”指的是难得的美丽景色,而“暇无恣登临”则是指因为时间匆忙,未能好好欣赏美景。诗人在游览过程中,既感叹美景难遇,又惋惜时间短暂,因此只能留下遗憾,无法尽情领略其美景。
尾联“怅望青天暮,逌然寄此心”,则是诗人将内心的感受寄托于山水之中。他仰望天空,只见夕阳西下,景色渐入佳境,但自己却因时间匆忙未能尽兴欣赏,于是只能寄希望于这美丽的山水,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山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