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同安月,秋来的的明。
愿将通夜白,流照水西营。
注释:
- 万里同安月,秋来的的明:意思是说月亮照亮了千里的地方,秋天来临的时候更加明亮。
- 愿将通夜白,流照水西营:意思是希望把月光照亮整个夜晚,流光溢彩地映照着水边的军营。
赏析:
这首诗以月为主题,通过描绘月亮的光辉照亮了千里的地方和水边的军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富有诗意和艺术性。
万里同安月,秋来的的明。
愿将通夜白,流照水西营。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理解每句诗的含义及作用,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再作答。“登岳 其一”:登上岳山的第一座山峰,只见青翠欲滴的山色已经呈现在眼前。作者振衣而起,第一个到达了五松亭。“春半看山山已青,振衣先到五松亭”,写诗人登上岳山后的感受。春天的山景是那么美丽,令人赏心悦目,所以一上山便迫不及待地去观赏。而诗人却首先来到了五松亭
【注释】 清泉白石:指清凉的泉水和白色的石头。吴门:即苏州,古称吴门,是当时的州府所在地。塔影:指寺庙中的塔,因塔有倒影,故称塔影。殿光:指寺庙里的殿堂,因宫殿上有琉璃瓦反射的光,故称殿光。灵池:佛家用语,指寺庙中的池塘。留客、傍君:指月亮陪伴着客人。迁乔:指树木生长。春鸟:指春天的鸟儿。语初勤:说话开始勤快。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题“陪王侍御登虎丘次韵”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对整首诗歌进行理解,并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欹枕坐舟中,不知舟外雨”的意思是:我斜靠在船头,倚靠在船舷上坐着,却不知道外面下着大雨。“欹枕”指斜靠在船头,倚靠在船舷上坐着;“欹”,倾斜;“坐”即坐,倚靠;“舟外”指外面的江水;“雨”指雨点。“掀篷”指推开船篷;“烟满江”指江上烟雾弥漫,迷蒙难辨
【注释】: 诸峰罗宇下:群山环绕着这座小城。诸峰,多座山峰。罗宇,环绕。下,周围。 一柱立寰东:一座山峰耸立在东方。一柱,一座孤峰。寰(huán),宇宙、天空。 石表千丛集:石头上的千层岩石簇拥在一起。石表,石的外表。千丛集,形容千层岩石簇拥的样子。 天门百折通:天门有百道曲折通向远方。天门,神话传说中昆仑山的一个关口,这里指代通往远方的门户。通,通达。 元宵山有月,落日岫无风
【注释】 崖:山崖。 绝顶:山峰的顶端。 俯仰:低头仰望。乾坤:天地。 星斗:指北斗七星。冲:直上、高出。 霓(ní):彩虹的一种,又称“虹”。 子夜:古代十二时辰之一,从23时至1时。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登高望远,心胸开阔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自己向往自由、向往光明、向往美好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全诗四句,每句八字,平仄相间,韵律协调。第一二句,先写登山,后写望天,由上而下,层次分明;第三四句
【注释】 发:出发 宁羌州:唐时在今甘肃南部。 皛皛:明亮的样子。 冥冥:阴暗的样子。 驻马:停下马来。 贳(shì):赊,赊欠的意思。 停觥(gāng):停止举杯。 泉急水初冻:泉眼水急,水刚结冰。 霜团月更明:霜气凝成团块,月光更加明朗。 逢人问前馆:遇人就问前面的旅舍。 鸟外即山城:城外是山,所以叫山城。 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从宁羌州出发时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宁羌州山水之美。首联写黎明将至
雅州 雅州位于四川省西部,是古代川西的交通要道和经济中心,也是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雅州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生产,因此这里的农业十分发达,尤其是茶业和蚕桑业。雅州的山水景色也非常美丽,有“雅韵”之称。 征客愁看云隐隐,居人惯听雨潺潺。 征客:指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的人。他们看着天空中的云雾缭绕,心中充满了忧愁,仿佛在寻找着回家的路。 居人:指本地的居民。他们习惯了听雨声,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碧雾弥漫着丹霞,引导着石梯,十洲三岛在望中迷失。 海水波涛涵载着远方,天刚蒙蒙亮就混为一体,大潮涌来,孤舟争先恐后地竞发。 每年岁岁,旅人们往来于夷州(今台湾)和禹甸(今山东一带),时时可以看到鱼贩出没在鄞溪。 什么时候才把桑田种下呢,希望一统要荒,罢去战鼓鼙! 【赏析】 《游招宝山》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描写了作者游历招宝山时所见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皖山的游览所见。 望皖山归来马上尽见诸峰:诗人骑马来到皖山,一路上尽是山峦,他立刻感到心旷神怡。 武帝台高玉吐烟,皖公祠近树飞泉。 峰峦层叠龙俱跃,岩壑槎牙凤欲骞。 江北九华汉南岳,庐东五老唐西天。 翩翩细路回云上,缈缈朱幡下日边。 武帝台:指安徽省境内的一座古庙宇,相传为汉武帝曾在此设祭的地方。 皖公祠:位于安徽黄山北麓,因纪念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德裕而建。
【注释】: 好鸟:善鸣之鸟。当窗听:在窗前欣赏。奇峰:特异的山峰。隔户看:隔着窗户观赏。林开烟袅袅:树林中云雾缭绕,烟雾弥漫。风动竹珊珊:微风吹过,竹林沙沙作响。 译文: 窗外有鸟儿欢快地歌唱, 隔着窗户就能观赏到特异的山峰。 树林里云雾缭绕,烟雾弥漫, 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声响。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间景色图画,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这幅画中
【注释】: 疋马出梅溪,雪飞大如掌。 何处扣舷人,杳杳春江上。 疋马:一马。梅花盛开的季节,正是踏青赏花的时候,所以“梅花”也常用来指代春天。 梅花是早开的花卉,故梅溪即梅林,此处用其指代春天。 扣舷(xián):敲打船舷。舷,船的侧边。 杳杳:渺远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梅花开放时节,诗人骑马出游。次句写梅花盛开时,飞雪如掌,洁白而美丽。三句写梅花盛开时节,游人扣舷欣赏美景
【注释】: 元日杨参戎席上 满地春花发,当帘春水明。 坐闻杨柳外,无数鷅鹠声。 译文: 遍地盛开着春天的花朵,就像铺满了大地一样,当帘子般的春江映入眼帘时,它显得分外明亮,犹如一面镜子。 我坐在窗前,听到柳树之外传来了无数杜鹃的鸣叫声,它们的声音如同一曲美妙的乐曲,让人心旷神怡。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七言绝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首句“满地春花发”
注释: 秋日的天空晴朗高远,卷起钓竿回来早。 我家住在碧绿的池塘东面,白云洁白,无人到访。 译文: 秋日的天空晴朗高远,卷起钓竿回来早。 我家住在碧绿的池塘之东,云朵洁白,没有人到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日钓鱼的田园诗。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展现了秋天的宁静和美丽。 诗人以“秋晴天欲高”开篇,描绘了秋日天空的高远和清澈,给人一种宁静、宽广的感觉。接着,“卷钓归来早”一句
【注释】 青山:指江边的高山。碧流:清亮的流水。江树:指江边生长的树木。舒州:今安徽省庐江县,位于长江北岸。千里:形容水远。轻帆:指船帆。见:看见。 【赏析】 首句写望中所见的山青水绿;第二句写望中所见的江树舒州;三、四句写望中所见的江上景色。全诗以“望”字统摄全篇,描写了一幅优美的江南风光。 诗人站在江岸,遥望对岸,看到一片青山,一条碧流,江树依依,舒州近在眼帘。他想象自己正乘一叶轻帆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对整首诗歌进行理解,并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欹枕坐舟中,不知舟外雨”的意思是:我斜靠在船头,倚靠在船舷上坐着,却不知道外面下着大雨。“欹枕”指斜靠在船头,倚靠在船舷上坐着;“欹”,倾斜;“坐”即坐,倚靠;“舟外”指外面的江水;“雨”指雨点。“掀篷”指推开船篷;“烟满江”指江上烟雾弥漫,迷蒙难辨
绝句三首 其三 雨后寒烟白,鸬鹚载满舸。 横江笑相议,何处捉鱼多? 注释翻译: - 雨后寒烟白,鸬鹚载满舸。 - “雨后”:描绘了一幅春雨过后的景象,雨水洗净了大地,空气变得清新。 - “寒烟白”:形容天空中飘浮的烟雾呈现出白色,给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感觉。 - “鸬鹚”:水鸟名,常用来捕鱼。 - “载满舸”:形容鸬鹚带着装满鱼的船。 - 横江笑相议,何处捉鱼多? - “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