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半看山山已青,振衣先到五松亭。
晓分日月悬苔壁,晴列蛟龙拥翠屏。
天启重门凭北斗,云擎三观照东溟。
秦皇宋主自行幄,绝巘穷崖空断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理解每句诗的含义及作用,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再作答。“登岳 其一”:登上岳山的第一座山峰,只见青翠欲滴的山色已经呈现在眼前。作者振衣而起,第一个到达了五松亭。“春半看山山已青,振衣先到五松亭”,写诗人登上岳山后的感受。春天的山景是那么美丽,令人赏心悦目,所以一上山便迫不及待地去观赏。而诗人却首先来到了五松亭。“春半看山”,点明登山的时间和季节。“已青”,写出山的青翠之色。“振衣”,表明诗人心情的舒畅和精神的振奋。一个“先”字,写出了诗人在众多登岳者中率先登山的喜悦之情。“晓分日月悬苔壁,晴列蛟龙拥翠屏。”这两句描写的是岳山早晨的景象。“分”、“立”、“拥”等动词运用得非常传神,生动地描绘出岳山朝日的壮观场面:太阳高挂于天,光芒四射,将晨曦洒满了整个山壁,犹如悬挂着无数晶莹剔透的日月。“晴列蛟龙拥翠屏。”则形象地刻画出岳山的秀丽景色。“蛟龙”、“翠屏”,都是指山壁上的石壁,这里用“蛟龙”来比喻山壁的险峻陡峭、气势磅礴;用“翠屏”来形容山壁的苍翠秀美、色彩斑斓,使整幅画面显得生动而富有诗意。“天启重门凭北斗,云擎三观照东溟。”这两句写诗人站在岳山上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象。“天启”“重门”“北斗”等词语,都暗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让人产生无限遐想。“重门”指的是巍峨高大的山峰,“北斗”指的是北斗七星,这里用来比喻山峰的高耸、峻峭。“云擎三观照东溟”一句,则形象地描写出云雾缥缈、变幻无穷的景象。“观”,即观赏。“擎”,托举。“三观”指的是佛家三身法相,即报身、应身、化身。“东溟”指的是东海。“擎三观”是说云雾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宛如佛祖的报身、应身、化身,为东海上的渔民指明方向,指引航行的方向。这两句诗以奇特的想象,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秦皇宋主自行幄,绝巘穷崖空断铭。”“秦皇”指秦始皇,“宋主”指北宋皇帝,“幄”、“崖”、“断铭”都是指岩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秦始皇、北宋皇帝都在自己营垒中的高处为自己筑起了宫殿,那些险峻的山峰与悬崖峭壁都成了他们炫耀功业、留下足迹的地方,但最终留下的只有那一段被风化了的文字和痕迹。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批判与否定之意。诗人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表现出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沉的历史感。同时,也体现了他超脱物外的思想境界。全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想象丰富,结构严谨,堪称佳作。

【答案】

译文:

春天半时(山)已呈青绿色,振衣直上我先到五松亭。

清晨把日(月)分开悬挂在苔藓墙壁上,晴朗时节排列着蛟龙拥着翠绿屏风。

天开大路依靠北斗星,云托三清照耀东海。

秦始皇、宋太祖亲自在营垒中构筑宫阙,绝险的山峰和悬崖峭壁都成为他们的遗迹。

赏析:

这首诗描写泰山风光。首联写登山所见,“春半”说明时间,“已青”写景物,“振衣”表明心情舒畅,“先到”写行动迅速。五松亭是登山途中的第一处景点,因此先写到达五松亭的愉快心情。颔联描写清晨的景色。“晓”、“分”、“悬”、“露”四个字极富动态感,把朝阳初照时泰山的壮丽景色写得活灵活现。颈联写远景。“天启”二字暗喻山峰高峻,“重门”形容山势险峻,“北斗”象征山峰巍峨高耸,“观照”二字又暗含诗人的主观想象,写出了云雾缭绕的神奇景象。尾联写近景。“秦皇”、“宋主”分别指秦始皇、宋朝皇帝,“幄帐”、“崖壁”、“断铭”都是指岩石或峰崖。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这些帝王的功业与名望都只是一时的现象,最终都将成为历史的陈迹,从而表达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批判与否定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