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文鏖战气方豪,谁料烟炎烬俊髦。
信道青云难力致,东山不是谢安高。

【注释】

雄文鏖战:指刘毅的雄才大略。鏖战,激战。

谁料:没想到。

烟炎烬俊:比喻才华出众。

信道:相信。青云,喻高官。

力致:努力达到。

东山:东晋谢安在家乡隐居时所筑的别墅名。这里借指隐退。

【赏析】

刘毅(179—238),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子扬,临淮郡(今安徽淮南)人。孙权称吴大帝时,刘毅为左将军、丹阳太守,封永康亭侯。后随孙皓南征西讨,屡立战功,升任大司马。建兴元年(252年),被孙皓杀害。此诗是诗人悼念刘毅的作品。

首联“雄文鏖战气方豪,谁料烟炎烬俊髦”,说英雄好汉刘毅,在战场上挥斥方遒,气吞云天,谁知他却英年早逝,英名未展,就化为灰烬。上句说刘毅有雄才大略,下句说可惜他英年早逝。

颔联“信道青云难力致,东山不是谢安高”,意思是说,相信刘毅要像谢安那样飞黄腾达是办不到了,东吴也不是当年隐居东山的谢安那样的隐居之地了。上句说刘毅生前想实现自己的抱负是很难的,下句说东吴也已经不是当年谢安隐居的地方了。

颈联“谁料烟炎烬俊髦,壮心犹自欲摧挠”,意思是说,想不到英年早逝的刘毅,他壮志雄心仍然不折不挠。上句说英年早逝的刘毅的雄心壮志仍然没有被摧毁,下句说刘毅的雄心壮志仍然没有停止过。

尾联“信道青云难力致,东山不是谢安高”的意思是说,相信刘毅要像谢安那样飞黄腾达是办不到的,东吴也不是当年隐居东山的谢安那样的隐居之地了。上句说刘毅要像谢安那样飞黄腾达是不可能的,下句说东吴不是当年谢安那样的隐居之地了。

这首诗写于建兴元年(252),当时刘毅已经去世,所以诗人用“谁料”来表达对刘毅的哀悼之情;用“壮心犹自欲摧挠”来表明自己对刘毅精神的钦佩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评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