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一曲枕清溪,幽雅偏宜长夏栖。
芳沼雨余泉自涨,新篁晴后鸟初啼。
门无车马翻嫌僻,座有琴书未觉凄。
更上崇台堪远眺,万峰深处夕阳低。
【注释】
幽雅:清幽高雅。偏宜:特别适宜于。芳沼:香草之池。雨余:雨后。自涨:自己涌流,指雨水汇成溪流。新篁(huáng)晴后:刚刚长出的新竹子,在晴朗之后。鸟初啼:鸟儿刚刚鸣叫。
翻嫌:反而感到嫌弃。琴书:指琴和书。凄:凄凉、冷落。崇台:高大的台阶。万峰:无数山峰。夕阳低:夕阳斜射下山,景色苍茫。
赏析:
《大池别业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山村的幽静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全诗描绘了山村的宁静、美丽和和谐,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一、首联“山村一曲枕清溪,幽雅偏宜长夏栖”,写诗人居住的村庄坐落在山谷中,背靠清溪,四周山峦起伏,景色优美。诗人选择在这里隐居,是因为这里远离喧嚣,只有清溪潺潺流水的声音和蝉鸣蛙唱,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同时,诗人也喜欢夏天的气候,因为那时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正是读书和写作的好时机。
二、颔联“芳沼雨余泉自涨,新篁晴后鸟初啼”,描绘了诗人住处周围的自然环境。雨后的芳草池塘,泉水自动涌流;新发的嫩竹上,鸟儿刚刚开始鸣叫。诗人用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三、颈联“门无车马翻嫌僻,座有琴书未觉凄”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他认为门可罗雀、人迹稀少的地方才是最好的归宿,而拥有琴书等文化用品却并不觉得凄凉,反而是一种享受。这种态度既反映了他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理想,也体现了他对知识和文化的尊崇和热爱。
四、尾联“更上崇台堪远眺,万峰深处夕阳低”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台远眺的情景。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周围连绵不绝的群山,夕阳缓缓落下,洒下一片金黄。这里的景致既壮观又优美,让人心旷神怡。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