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入山深,居然似汉阴。
雨残云在竹,野旷日平林。
负郭多幽事,为农长道心。
芸窗开卷罢,多是听鸣琴。

注释:

何必入山深,居然似汉阴。

雨残云在竹,野旷日平林。

负郭多幽事,为农长道心。

芸窗开卷罢,多是听鸣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对山水、田野、农事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生活和农耕的热爱。

首句“何必入山深”,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隐居山林的生活并不向往。他认为,只要能够欣赏到自然的美景,就已足够。这里,“山深”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大自然深深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居然似汉阴”,诗人用了一个比较的修辞手法,将眼前的景色与汉代诗人王粲的《登楼赋》中的“高堂邃宇,抗殿临川”进行了对比。这里的“汉阴”可能是指汉水边的景色,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自己家乡的美好记忆和思念之情。

第三句“雨残云在竹”,诗人用“雨残”来形容天空的景象。而“云在竹”则描绘了一幅雨后春笋般生长的竹子的景象。这里的“竹”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竹子,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寄托。

第四句“野旷日平林”,诗人用“野旷”来形容田野的宽广,而“日平林”则描绘了太阳平照大地的宁静景象。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五句“负郭多幽事”,诗人用“负郭”来表达自己的家宅周围有许多幽静的事情。这里的“幽事”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

第六句“为农长道心”,诗人用“为农”来指代自己的身份,而“长道心”则表达了自己对农民生活状态的理解和认同。这里,诗人通过对农民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农民生活的尊重和关心。

最后一句“芸窗开卷罢,多是听鸣琴。”诗人以“芸窗”来指代自己的书房,而“听鸣琴”则描绘了一幅书房内静谧、安详的画面。在这里,诗人通过描写自己阅读、思考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