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茅屋冷溪滨,晚岁孤松雪色新。
邻笛不须哀日莫,就中多是断魂人。
【注释】
过友陶旧宅次南野韵:路过友人陶潜的旧居,即陶潜《归园田居》诗。萧萧茅屋冷溪滨:萧萧,形容寒风呼啸。茅屋,用茅草盖的房屋。滨,水边。晚岁孤松雪色新:晚年时,一株孤独的松树(松树耐寒,不怕严冬)的枝干上覆盖着一层白雪,显得特别清新。邻笛不须哀日莫:邻家吹笛的声音不需要因为天黑了就感到哀伤,因为白天吹笛也很常见。就中多是断魂人:其中有很多人因思念家乡而悲伤得魂不守舍。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诗中描绘了一幅寒夜独宿的图景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旧宅”,通过描写茅屋、松树、清溪等景物,营造出一个宁静、幽雅的氛围;后两句则以邻家的笛声为引子,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首联“萧萧茅屋冷溪滨”,“萧萧”二字,点明时间已近深秋,寒风瑟瑟,草木凋零,一片凄凉之景。“茅屋”二字,既点明居所简陋,又渲染出一种清贫、朴素的气氛。“冷溪滨”三字,既点明地理位置偏僻,又暗示了环境的清冷。诗人身处僻远之地,却依然保持着一颗高洁的心灵,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境界。
颔联“晚岁孤松雪色新”,“晚岁”二字,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又表现了生命的无常。“孤松”二字,既描绘了松树的形态特征,又赋予了其坚韧不屈的品质。“雪色新”三字,既突出了松树在寒冷环境中仍然生机勃勃的形象,又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执着。这两句诗通过对松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坚守与追求。
颈联“邻笛不须哀日莫”,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诗人在这里运用反衬手法,以邻家吹笛之声为背景,衬托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哀”字不仅表现了笛声的悠扬动听,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无奈。“就中多是断魂人”一句,则是对整个画面的总结与升华。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又揭示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哲理。
尾联“过友陶旧宅次南野韵”,既是对整首诗内容的总结,又是对诗人情感的一种寄托。这里的“次”字,既可以理解为追随或效仿,也可以理解为停留或歇息。无论是哪种理解,都表明了诗人在经历了一番风雨后的心境变化与情感沉淀。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寒夜独宿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坚守与追求。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又揭示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