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小秋容淡,登临倍感伤。
挂袍人去远,磨剑石留光。
风露忠犹烈,松涛怒未降。
芦花明月上,归兴咏沧浪。
胥山
胥山,在苏州西南。
山小秋容淡,登临倍感伤。
胥山上的景色秋天显得更加清冷,登上它更让人感到伤感。
挂袍人去远,磨剑石留光。
衣袂飘飘的人已经远去了,而磨刀石上还留下了他的光芒。
风露忠犹烈,松涛怒未降。
风吹松林的声音依然响亮,松涛声似乎还在空中回荡。
芦花明月上,归兴咏沧浪。
芦花丛中,诗人吟诵着《沧浪曲》。
山小秋容淡,登临倍感伤。
挂袍人去远,磨剑石留光。
风露忠犹烈,松涛怒未降。
芦花明月上,归兴咏沧浪。
胥山
胥山,在苏州西南。
山小秋容淡,登临倍感伤。
胥山上的景色秋天显得更加清冷,登上它更让人感到伤感。
挂袍人去远,磨剑石留光。
衣袂飘飘的人已经远去了,而磨刀石上还留下了他的光芒。
风露忠犹烈,松涛怒未降。
风吹松林的声音依然响亮,松涛声似乎还在空中回荡。
芦花明月上,归兴咏沧浪。
芦花丛中,诗人吟诵着《沧浪曲》。
胥山 胥山,在苏州西南。 山小秋容淡,登临倍感伤。 胥山上的景色秋天显得更加清冷,登上它更让人感到伤感。 挂袍人去远,磨剑石留光。 衣袂飘飘的人已经远去了,而磨刀石上还留下了他的光芒。 风露忠犹烈,松涛怒未降。 风吹松林的声音依然响亮,松涛声似乎还在空中回荡。 芦花明月上,归兴咏沧浪。 芦花丛中,诗人吟诵着《沧浪曲》
谢安久云亡,东山在吾里。 东山:即谢安所居的山名,因谢安隐居于此而得名。谢安:指晋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谢安(320-385),字安石,陈国阳夏人,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曾任吏部尚书、中书令等职,对后世影响深远。 云松秋落落,涧草晚薿薿。 云松:指山上云雾缭绕的松树。秋落落:指秋天落叶的景象。涧草:指山间溪流旁的草。晚薿薿: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昔人徐提刑,鬻田训五子。 昔人
注释: 曲榭残烟里,佳人昔此居。 在曲榭的废墟上,曾经住着美好的女子。 花犹笼锦瑟,苔自绣帷车。 花朵依然像锦绣的瑟一样美丽,而青苔仿佛是绣有花纹的车帷。 女侠名徒在,江神佩已虚。 女侠的名字还在,但江神的佩剑已经空了。 销愁不道酒,留恨若教除。 消愁不用饮酒,留恨如同消除一般容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以及她的美貌和才华如何被后人记住
逍遥亭 据石镜清泉,水底云初晓。 中有一寸鱼,何时化为鸟。 注释: 据:依据、根据 石镜:石头上的镜子 清泉:清澈的泉水 水底:水底下 云初晓:清晨云雾缭绕 中有:其中有 一寸:一点点(指很小的) 鱼:比喻自己或某人像鱼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化为鸟:变成为鸟儿,比喻实现理想或愿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逍遥亭周围的景色和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句释义 1 缭绕烟霞路:描述了山路被云雾和山色环绕,仿佛是仙境一般。 2. 游骖傍石停:形容在欣赏美景之余,停下马车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 3. 瀑帘飞练白:描绘瀑布如同白色的绢布,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 山髻拥螺青:用“山髻”比喻山的形状,而“螺青”则形容山峰的颜色,给人一种清新、美丽的感觉。 5. 雨过蛙生壁:描述雨后蛙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康山一篑草萋萋,无复豪华似浒西。 - 康山 - 指的是地名或特定的山名,此处指代一个具体的地点。 - 一篑草萋萋 - “篑”是古代一种用于盛土的工具,这里形容草长得茂盛。“萋萋”意为茂盛、繁密的样子。 - 无复豪华似浒西 - “无复”表示不再有,“浒西”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名称,但在此上下文中没有确切意义。 2. 犹有扬州旧时月,翠禽飞上玉梅啼。 - 犹有扬州旧时月 -
南湖喜雨 高斋静掩白云封,竹树萧萧翠几重。 雷雨忽令移大陆,江湖谁为起飞龙。 楼台远映烟波阔,城郭遥含暮霭浓。 丘壑主恩容自老,使君风雅得相从。 译文: 高高的书房静悄悄的被白云覆盖,竹林和树木在窗户前轻轻摇曳。 突然的雷雨让大地变得如此巨大,是谁能够在这巨大的陆地上飞翔? 远处的楼台倒映在宽阔的水面上,城市在暮色中显得更加美丽。 山丘与河流都充满了对恩主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