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忆,其四忆金鞍。
头上进贤腰下组,可怜一跌万人看。
读书人做官。

【注释】

①长安:指唐都长安城。②进贤冠:一种官帽。③腰下组:指佩带腰玉的绶带,古代官吏上朝时所佩带。④可怜:可哀怜。一跌万人看:形容失足摔了一交,被人观看。⑤做官:指做官为宦。⑥“读书”句:意谓做官之人,多是读书人。⑦“可怜”句:意谓做官之人,多是因失足而丧命的人。⑧作客:指寄居外地。⑨“不如”句:意谓不如在长安当一个平民百姓。⑩“不羡”句:意谓不羡慕那些身居显贵、受人奉承的人,因为这些人往往不能长久享受荣华富贵。⑩“无才”句:意谓没有才能的人,即使身居高位,也是徒有虚名而无实际本领。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成都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不满和愤慨。全诗通过描写长安城中官员的骄横与失足者的形象,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面。

第一联写长安城里官员的骄横与失足者的形象。诗人回忆在长安城中骑马奔驰、炫耀权势的情景,但转眼间却遭遇了令人瞩目的失足之祸。这一失足之灾,使那些曾经威风凛凛的官员瞬间变得狼狈不堪,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这不禁让人感叹世事无常,人生多变,也反映出当时社会风气的浮躁和人心的浮躁。

第二联进一步描绘了长安城中官员们的骄横与失足者的落魄形象。诗人用“头上进贤冠”和“腰下组”两个意象来对比官员们高高在上的地位和他们失足后备受嘲笑的命运。这些官员原本是朝廷中尊贵的官员,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但他们却因为一时的失误或贪腐而失去了一切。这种反差使得他们显得更加可笑和可悲,也为接下来的表现铺垫了基础。

第三联则通过“可怜一跌万人看”这一形象来揭示失足者的命运悲惨。失足者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员,但却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误而遭受了世人的嘲笑和指责。这种嘲笑和指责不仅让失足者感到痛苦和羞辱,更让他们陷入了无尽的困境之中。然而,这种嘲笑和指责并不能真正改变他们的境遇,反而让他们更加绝望和无助。

第四联则通过“读书人做官”这一形象来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在当时的社会里,许多读书人并没有真正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而是选择了一条捷径——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取官位。这些人本应是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但却因为贪图享乐和权谋而不思进取。这种风气导致了许多有才能的人都被埋没在官场之中,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华和价值。

这首诗通过描写长安城中官员的骄横与失足者的形象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诗人以辛辣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手法揭示了官场腐败、民生凋敝的现象,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浮躁和人心的浮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