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筑青林下,芸窗傍涧开。
微风竹引入,斜月树分来。
乐到琴书满,忧非贫病催。
圣朝无弃士,园壑且悠哉。
【注释】:
卜筑青林下:卜居在青色的树林之下。
芸窗傍涧开:芸香窗子紧靠山涧而开,即指居处靠近山涧。
微风竹引入:微风吹动竹林时,有如把人引入室内一般。
斜月树分来:月光斜照时,树叶仿佛是分开了,形成一条条光带。
乐到琴书满:快乐的时候,琴和书都装满了。
忧非贫病催:忧愁并不是因为贫穷或疾病而引起的。
圣朝无弃士:圣明的时代没有抛弃贤才的人。
园壑且悠哉:在园子里、山沟里悠然自得地生活着。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一句“卜筑青林下”,诗人选择在青松翠柏掩映的山林中定居下来,这既是为了远离喧嚣,也是为了寻找一个静谧的环境来思考问题,寻求心灵的宁静。
第二句“芸窗傍涧开”,诗人在靠近山涧的地方开了一扇窗子,让清新的空气和泉水的芳香流入居室,使得居所更加幽雅宜人。
第三句“微风竹引入”,微风吹拂着竹子,似乎将人们引入到室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四句“斜月树分来”,当月亮从树梢间投下斑驳的光影时,仿佛是树枝在为人们指引方向,让人感到一种安宁和温馨。
第五句“乐到琴书满”,诗人在闲暇之余喜欢读书、弹琴,享受着这种宁静的生活乐趣。
第六句“忧非贫病催”,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感到忧虑,因为他认为真正的忧愁不是由贫穷或疾病引起的。
第七句“圣朝无弃士”,诗人对朝廷抱有希望,认为在圣明的时代,不会有人被抛弃不用。
第八句“园壑且悠哉”,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他希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悠然自得地生活。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环境,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