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行大堤,爱此春江绿。
谁云可染衣,华我襄民服。
谁云可作醅,取我襄民足。
临流不敢唾,聊以鉴眉目。
轻风生微澜,胡能照心曲。
无端双白鸥,飞来镜中浴。
试问沧浪翁,借尔槎头宿。
飞梦绕天河,弗顾鳊鱼熟。

【注释】汉江:泛指长江。襄民服:百姓的服饰。胡能照心曲:怎么能照见自己的内心呢?沧浪翁:指渔人,这里代指屈原。槎头宿:指船夫在河上住宿。梦绕天河:指诗人梦中飞向天河,与嫦娥、牛郎等相会。

【赏析】

此诗是杜甫为襄阳百姓写的一首《浣花草堂记》。当时襄阳一带,战乱不息,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杜甫看到老百姓衣不蔽体,食无充饥,心中十分痛切。他想到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还能为官一方,于是决定到襄阳去帮助当地百姓。他来到汉江边,看见一片汪洋大水,心中不由得十分感慨。

“落日行大堤,爱此春江绿”,诗人站在堤上,看着夕阳西下,只见江水波光粼粼,映红了半边天。诗人不禁感叹:“谁能将这江水染红我的衣服呢?”他想:如果我能够给百姓做些好事,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那该有多好啊!想到这里,他不禁想起了屈原。屈原为了救国,投身汩罗江,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江水。

“谁云可染衣,华我襄民服”,意思是:谁能让我的衣服变得像江水一样美丽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情厚意。

“谁云可作醅,取我襄民足”,意思是:谁能让我的粮食变成酒呢?这里的“醅”是指酿好的酒,“襄”是指粮食。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继续写他的想法和打算:“临流不敢唾,聊以鉴眉目。”他站在河边,看着水流不断,不禁想起屈原投江自尽的场景,但他仍然勇敢地面对现实。他不想在江边留下任何痕迹,只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提醒世人。

“轻风生微澜,胡能照心曲”,意思是:微风吹拂着江面,激起了涟漪,但又能照见我的心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既想帮助百姓,又觉得自己的力量有限,无法改变现状。

诗人又写了一些关于屈原、渔人和飞白鸥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为了表达他对百姓的同情和关爱。

诗人写道:“试问沧浪翁,借尔槎头宿。”他向渔人请教如何才能帮助他们。这里的“槎头宿”是指船夫的住处。诗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渔人能够帮助自己找到合适的住处。

整首诗通过对襄阳地区的描写和对屈原、渔人等人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心和关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