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槛即湖阴,沿流望隔浔。
峰开三面色,人杂五方音。
箫鼓龙祠闹,松楸马脊深。
悠然喧寂理,飘泊一观心。
【注释】:
①即:接近。湖阴:靠近湖水的山阴。沿流望,沿着溪流看。隔浔:隔着浔江。
②峰开三色:山峰上红、绿、黄三种颜色。
③五方音:指全国各地的方言。
④龙祠:供奉龙神的祠堂。
⑤松楸(qīu):松树和棺材。马脊:山的脊梁。深:长。
⑥悠然:安闲自得的样子。喧寂理:喧闹和寂静的道理。飘泊:漂泊。一观心:以旁观者的心态来观看。
赏析:
《望湖亭口占》,是南宋诗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通过对望湖亭景色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疾苦的愤慨之情。
首句“俯槛即湖阴”,描写诗人站在望湖亭上,俯视着湖光山色;第二句“沿流望隔浔”,描写诗人沿着溪流远眺,隔着江水遥望对岸;第三句“峰开三色”写远望所见的山峦色彩斑斓,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第四句“人杂五方音”,描写了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在这里交流融合,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氛围;第五句“箫鼓龙祠闹”,描写了望湖亭内热闹非凡,人们欢歌笑语;第六句“松楸马脊深”,描写了望湖亭周围茂密的树林和漫长的山脊,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第七句“悠然喧寂理”,描写了在喧嚣与寂静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活态度的思考;最后一句“飘泊一观心”,则表达了诗人以旁观者的心态来观察世间万物,感慨人生短暂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