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僧相对话迦那,此日浑忘听玉珂。
贝叶每从闲处展,衰容偏向醉中酡。
卷帘夜月明于镜,隔岸青山拥若螺。
我欲相从结莲社,盛时未许理烟蓑。
和周内翰游月河寺韵
与僧相对话迦那,此日浑忘听玉珂。
贝叶每从闲处展,衰容偏向醉中酡。
卷帘夜月明于镜,隔岸青山拥若螺。
我欲相从结莲社,盛时未许理烟蓑。
注释:
与僧相对话迦那,此日浑忘听玉珂。
与僧人相对交谈,忘记了听玉珂的响声。
贝叶每从闲处展,衰容偏向醉中酡。
贝叶书常在闲暇时展开,衰老的面貌更偏向醉酒中的酡红。
卷帘夜月明于镜,隔岸青山拥若螺。
晚上卷起窗帘,明亮的月光映照在镜子上,远处的山峦像螺子一样环绕着。
我欲相从结莲社,盛时未许理烟蓑。
我想要和他们一起建立莲社,但盛时期不允许处理烟蓑之事。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与僧人对话时的愉快心情以及他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与僧相对话迦那,此日浑忘听玉珂”,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与僧人相对而坐,畅谈佛法。这里的“玉珂”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乐器,象征着宁静与祥和。诗人仿佛已经忘却了尘世的喧嚣,进入了佛门的境界。
第二句“贝叶每从闲处展,衰容偏向醉中酡”,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贝叶书是一种古老的书籍,象征着智慧与学问。诗人认为,只有在生活中找到空闲之处,才能更好地阅读和领悟其中的精华。而衰老的面容更偏向于醉酒中的酡红,意味着他已不再年轻,但也更加豁达和自在。
第三句“卷帘夜月明于镜,隔岸青山拥若螺”,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画卷。夜幕下,明月高悬,照亮了窗前的世界。而远处的山峦宛如螺子形状,给人一种静谧而祥和的感觉。
最后一句“我欲相从结莲社,盛时未许理烟蓑”,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他认为,如果能与他人一起结莲社,度过美好的时光,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然而,他也明白,在他最鼎盛的时刻,可能无法再承担起处理事务的责任了。这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学问和自然的热爱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