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谓相知晚,应怜野性投。
哭非伤远别,酒不破穷愁。
坐冷山窗烛,吟残庭树秋。
明朝同此夕,惟见月悠悠。
秋夜与友人别
莫谓相知晚,应怜野性投。
哭非伤远别,酒不破穷愁。
坐冷山窗烛,吟残庭树秋。
明朝同此夕,惟见月悠悠。
注释:不要认为我们相识的时间太晚,应该怜悯他的野性投诚。哭泣不是因悲伤远别的人,酒也不足以打破贫穷的忧愁。坐在寒冷的房间中点着蜡烛,吟咏着秋天的庭院和树木。明天我们将在同一个夜晚,只看到月亮在悠悠地照耀。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诗人以”莫谓相知晚,应怜野性投”起句,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理解与同情。他并不觉得两人相识的晚,而是更加怜悯他的野性,这可能是因为诗人看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接着两句”哭非伤远别,酒不破穷愁”,诗人以”哭”和”酒”来象征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他认为哭泣并不能解决远别的伤感,而喝酒也无法驱散内心的贫困和愁苦。这种感情的表达既直接又深刻,让人感同身受。
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坐冷山窗烛,吟残庭树秋”,诗人选择在寒冷的山窗下点上蜡烛,独自吟咏着秋天的庭院和树木。这里的”冷”字不仅形容了环境的寒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对于未来的迷茫。
最后两句”明朝同此夕,惟见月悠悠”,诗人用一个期待的希望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他期待着明天的夜晚,希望能与友人再次相聚,共同欣赏那明亮的月光。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诗人只能看到月光在悠悠地照耀,这是他对于无法改变的现实的一种无奈和接受。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向读者展现了一种深刻的离别之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人性中的复杂情感和生活的艰辛,使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