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波涛阔,知津已有年。
晴沙明鸟迹,腥水带蛟涎。
树色藏孤岛,钟声破晓烟。
劳劳成底事,又买渡江船。
诗句释义及赏析:
- “渡江” - 描述一个人或群体在江河上进行的活动,这里特指的是过河。
- 杨子波涛阔 - “杨子”通常指的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此处用以象征波涛汹涌的江河。
- 知津已有年 - “津”指渡口或桥梁;“知”意为知晓;“年”表示时间。这句话表达的是自从人们知道如何渡过江河以来,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
- 晴沙明鸟迹 - “晴沙”即晴朗的沙滩;“明”表示清晰可见;“鸟迹”可能是指鸟儿在沙滩上留下的踪迹,或是比喻为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
- 腥水带蛟涎 - “腥水”指带有腥味的水,暗示河水可能因为污染而显得不那么清澈;“蛟涎”是传说中的蛟龙之唾液,形容水质恶劣、令人厌恶。
- 树色藏孤岛 - “树色”指的是树木的颜色或森林的景象;“孤岛”指的是孤立无援的小岛。这句话表达了在自然的怀抱中,小岛显得格外孤独和神秘。
- 钟声破晓烟 - “钟声”是古代报时的钟声,“破晓烟”描绘了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和薄雾交融的景象,意味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劳劳成底事,又买渡江船 - “劳劳”可能是指辛苦、劳碌之意;“底事”即原因、缘故;“买渡江船”则表明为了过河,不得不购买船只。这句话反映了人们为了生计或日常所需,不得不进行重复劳动,甚至不惜成本。
译文:
在宽阔的扬子江面上,我知晓渡口已经有多年;
晴朗的天空下,沙滩上清晰地留有鸟类的踪迹;
腥臭的河水中带着蛟龙的痕迹;
岛上的树林颜色斑斓,但孤岛上的人们显得格外孤单;
晨曦初现时,薄雾缭绕,仿佛是钟声在破晓时分响起;
为了生计或日常所需,不得不重复劳作,甚至不惜成本去购买渡江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之中。首句“杨子波涛阔”不仅设置了整个诗的背景,也象征着人生的广阔和挑战。接下来的几联,诗人以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描绘了江河的自然风光以及人们在其中的生活状态。
诗中的“腥水带蛟涎”等词句,不仅描绘了江河的面貌,更隐含了对环境破坏的担忧。这种环保意识的传达,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社会意义。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多的层次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