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舆才出郭,倚杖即看山。
霜叶暗樵路,寒花悽客颜。
石门通鹤栅,松岭入云关。
去去红尘隔,鸣禽时往还。
山行
肩舆才出郭,倚杖即看山。
霜叶暗樵路,寒花悽客颜。
石门通鹤栅,松岭入云关。
去去红尘隔,鸣禽时往还。
注释
肩舆:轿子或轿形的交通工具,这里特指轿子。
才:刚刚。
倚杖:靠着手杖。
樵路:樵夫走过的路。
寒花:秋末未凋谢的花朵。
凄:哀伤的样子。
石门:地名,位于山间。
鹤栅:鹤栖息的门,用石头和木头建成。
松岭:松林形成的山峰。
红尘:尘土飞扬的地方,这里指喧嚣的城市。
鸣禽:鸟叫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野风光图。诗人刚从城市中来到郊外,就立刻被眼前的自然景色所吸引,他倚着手杖,看着远方的山川。这里的“看山”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是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的热爱和敬畏。
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刚刚走出城郭,就被眼前的山景迷住了。这里的“才”字,表现出诗人的惊讶和赞叹之情。接着,诗人又写了自己看到的景象:霜叶覆盖着山路,冷清的花让人心伤。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山的静、冷、美。
第三句“石门通鹤栅,松岭入云关。”则描绘了山中的景象。这里有两座石门,通往鹤栅;有一座松岭,直通云天。这些景象都充满了神秘和美丽,让人感到惊叹。
最后两句“去去红尘隔,鸣禽时往还。”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诗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感受到了山林的宁静和自由。他看到鸟儿在山中自由地飞翔,也听到它们欢快的鸣叫。这些都让他感到愉悦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