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馆苦烦热,策杖出东扉。
于焉临曲涧,趺坐憺忘归。
嘉木散清阴,芳华扬素辉。
先秋蟪蛄吟,薄暮鵁鶄飞。
情忘境自适,心寂理无违。
愿言与同好,丘壑长相依。

尧山余氏溪上纳凉

尧山余氏,名不详,字不详,号不详,是唐代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在尧山余氏溪边纳凉的宁静景象。

夏馆苦烦热,策杖出东扉。

“夏馆”,指夏日的庭院。诗人因为酷暑难耐,所以走出庭院,来到溪边纳凉。这里的“苦烦热”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感受。策杖,指拿拐杖。诗人用“策杖”来形容自己行动缓慢,可能是因为热得难以行走。东扉,指东面的门。诗人选择向东走,是因为东方有太阳的位置,阳光较为明亮。

于焉临曲涧,趺坐憺忘归。

“于焉”,指在那里。曲涧,指弯曲的小溪。诗人坐在小溪旁,静静地坐着,完全忘记了回家。趺坐,指盘腿而坐。诗人用“趺坐”来形容自己的坐姿,表现出他对此刻环境的享受。

嘉木散清阴,芳华扬素辉。

“嘉木”,指美好的树木。清阴,指清凉的树荫。诗人抬头望去,看到树木茂盛,为周围的环境带来一片阴凉。芳华,指美丽的花。素辉,指白色的光辉。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先秋蟪蛄吟,薄暮鵁鶄飞。

“先秋”,指早春时节。蟪蛄,一种昆虫,生活在早春时节。它的叫声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薄暮,指傍晚时分。鵁鶄,一种鸟类,生活在傍晚时分。它的飞翔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这里通过蟪蛄和鵁鸪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自由的意境。

情忘境自适,心寂理无违。

“情忘”,指情感消失。境自适,指心境自然舒适。诗人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伤。心寂,指心灵平静。理无违,指道理自然合理。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他感到自己的内心与自然的道理相融合,没有产生任何矛盾。

愿言与同好,丘壑长相依。

“愿言”,指希望表达的意思。同好,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共同度过美好时光。丘壑,指山丘和山谷。长依,指长久地陪伴。诗人希望自己能与朋友们长久地在一起,共同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山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尧山余氏的一首咏物抒怀之作。整首诗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语言,描绘了夏日里在尧山余氏溪边纳凉的宁静景象。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诗的开始部分,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夏日庭院中的所见所感。由于炎炎夏日难以忍受,诗人选择走出庭院,来到了溪边纳凉。这里的“苦烦热”表达了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随后,诗人又描述了他在小溪旁盘腿坐着的场景。这里的“趺坐”和“憺忘归”都是诗人对这一刻的珍惜和陶醉。

诗歌转向了自然界的景象。诗人抬头望向远方的曲涧,看到了茂密的树木带来的清凉阴影。同时,他还感受到了春天的芬芳和生机。这些描写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赞叹。

诗人通过对早春时节的蟪蛄和傍晚时分的鵁鸪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自由的意境。他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释放和净化,心灵也得到了升华。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他希望能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共同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山河。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