硖石分秦险,邮亭日欲低。
未知山近远,已失路东西。
远水看烟起,深林畏鸟啼。
凤城何处是,弥望草萋萋。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作品以深沉含蓄、意韵悠长著称,善于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忧患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句释义及译文:
- 硖石分秦险 - “硖石”通常指代硖山,位于今河南三门峡,为崤山支脉之一。“秦险”则是指秦岭的险峻。这句诗描述了硖山(即崤山)的险峻。
- 邮亭日欲低 - “邮亭”指的是古代传递书信或公文的驿站,“日欲低”则意味着太阳即将落山。这句诗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情景。
- 未知山近远,已失路东西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站在硖石(崤山)上,遥望远方的山峦时的心情。由于视线的限制,他无法准确判断山的远近,也无法确定自己的方位是否还在正确的道路上。
- 远水看烟起,深林畏鸟啼 -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硖石上的所见所闻。“远水”指的是远处的水,“烟起”可能意味着水面上的雾气上升。“深林”则形容树木茂密、郁郁葱葱的景象。“畏鸟啼”则表明在树林里,诗人感受到了鸟儿的鸣叫声,可能是在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 凤城何处是,弥望草萋萋 - 最后两句诗通过“凤城”这个地名来引发联想。凤城可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某个地方。“弥望”意为放眼望去,“草萋萋”则形容草地茂盛、生机勃勃。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凤城的迷茫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硖石(崤山)的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生旅途中遇到的挑战的感慨。诗中的“日欲低”、“不知山远近”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受。同时,诗中的“凤城何处是”,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或者某种理想状态的追寻与困惑。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