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萧森露井旁,断猿空叫月如霜。
竹从孕节生来苦,梅到飘魂死亦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中景物与主旨之间的关系以及诗人的情感。然后逐句分析,指出手法、表现效果等。最后还应结合全诗意境和作者情感来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庭中竹梅”:庭院里的竹子和梅花。
“梅竹萧森露井旁,断猿空叫月如霜。”
此联写庭园景色,以景衬情。梅竹萧森,指梅竹茂盛苍劲,枝叶繁茂,给人以清雅之感;露井旁,指在院内建有水井,井旁常有青苔覆盖。“断猿”两句,写庭中幽静的景象。“断猿”,即残猿。猿猴叫声悲切而凄厉,声声入耳,更显得夜的沉寂。“月如霜”,月光皎洁明亮如霜。此二句描写了月夜的静谧景象,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竹从孕节生来苦,梅到飘魂死亦香。”
此二句为对仗句。“竹从孕节生来苦”,言竹虽生长得茂盛苍劲,但生长过程是痛苦的。“孕节”,指竹枝上长出的笋。“竹从孕节生来苦”,言竹虽生长得茂盛苍劲,但生长过程是痛苦的。“梅到飘魂死亦香”,言梅花虽然凋谢,但它却能飘香万里,即使死后也芳香四溢,使人感到清香。梅竹虽不同属,但都各有特色,各有品格,各具神韵,因此诗人用“竹从孕节生来苦,梅到飘魂死亦香”来形容他们,突出了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通过描绘庭院中的梅竹之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首联“梅竹萧森露井旁,断猿空叫月如霜。”描绘了庭院中幽静的景象及月夜的寂静。“梅竹萧森”写出了梅竹茂盛苍劲的特点,给人以清雅之感;“露井旁”点出了院内建有水井,井旁常有青苔覆盖,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气氛。“断猿”两句,写庭中幽静的景象:残月当空,月光皎洁明亮如霜,猿猴哀啼,声音悲切而凄厉。此二句描写了月夜的静谧景象,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颔联“竹从孕节生来苦,梅到飘魂死亦香。”是写梅竹虽不同属,但都各有特色,各有品格,各具神韵。“竹从孕节生来苦”一句,既写出了竹的生长过程是痛苦的,又表现了竹顽强向上、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暗含着对人生艰难境遇的感叹。“梅到飘魂死亦香”,则表现了梅花凋谢后飘香万里的特性,即使死后也芳香四溢,使人感到清香。此二句不仅赞美了梅竹各自的美丽,还借对梅竹的赞美抒发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尾联“竹从孕节生来苦,梅到飘魂死亦香。”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又是对后文的铺垫。尾联“竹从孕节生来苦”与前文“竹从孕节生来苦”相呼应,深化了诗的主题。尾联“梅到飘魂死亦香”既承接了上文“梅到飘魂死亦香”之意,又引出下一句“竹从孕节生来苦”,使整首诗在结构上形成了严谨的对称美。
【答案】
译文:
庭院中的竹子和梅花,在冷露滴过的井边生长。残秋时节,月色如同寒霜一般皎洁。竹子在孕节时非常辛苦,梅花凋落之后依然飘香。
注释:
庭中:庭院中。竹:指竹子。梅:指梅花。萧森:苍翠茂盛的样子。露井:古人用以盛水的井,井口常覆以瓦或石盖。断(duàn)猿:断掉的树枝上的猿猴。月如霜:月光像霜一样白亮。竹从孕节生来苦:指竹子在孕节时非常辛苦。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朝末年,诗人身处乱世,心情忧郁,故作此诗以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