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叱长须远驾船,白牛泾上吊先贤。
清风自喜传碑记,寒食谁能扫墓田。
直节一时金石贵,芳名千古日星悬。
当时若使从公议,不听天津叫杜鹃。
【注释】
贤良祠:陈贤良的祠堂。贤良,指陈贤良。
晓叱(chì):清晨呼唤。长须:胡须长。远驾船:远行。泾上(jīnɡ shang)吊先贤:指到泾上吊唁已故的先贤。
清风自喜传碑记:指陈贤良生前为官清正,死后被树碑纪念。碑记:碑铭。
寒食: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节前两天。扫墓田:扫墓祭奠。
直节:刚直的气节。金石贵:比喻高洁坚贞。
芳名:美名。日星悬:比喻名垂青史。
从公议:听从公正的议论。天津叫杜鹃:比喻不听忠言。
【赏析】
陈贤良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一生正直不阿,为官清廉,死后朝廷为他建祠祭祀,并立碑颂其功德。这首诗就是诗人凭吊陈贤良祠所作,表现了对陈贤良的崇敬之情。
首联“晓叱长须远驾船,白牛泾上吊先贤”。起笔点明时间是在清晨,诗人呼唤着胡须长得长长的官员们,远驾小舟来到泾上吊唁已故的先贤陈贤良。这里用了两个典故:“晓叱”暗含“鸣钟”,即鸣钟召集官员;“长须”是指胡须长得长长的官员。这两个意象都与陈贤良的品格有关,突出了陈贤良的清正廉洁。
颔联“清风自喜传碑记,寒食谁能扫墓田”。“清风自喜”四字既点出了陈贤良生前政绩显著,也表达了诗人对他清廉的赞赏之情,同时还有借“清风传碑记”来暗喻陈贤良身后名声大振的意思。接下来两句则转入吊唁之实,指出陈贤良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纷纷前来扫墓祭奠。这既是对陈贤良人品的肯定,也是对死者的一种尊敬。
颈联“直节一时金石贵,芳名千古日星悬”。“直节”指的是陈贤良刚直无私的气节,“金石贵”比喻他的气节像金石般贵重,不可动摇。“芳名”指的是陈贤良的美名,“日星悬”则比喻他的名望如同日月悬挂天空,永不坠落。这两句进一步赞美了陈贤良的品格和声誉。
尾联“当时若使从公议,不听天津叫杜鹃”。“当时若使从公议”,意指如果在朝中有人能够采纳正确的意见,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悲剧发生。这里的“天津叫杜鹃”是比喻,指当时有人反对陈贤良的主张,导致他遭到了非议和诽谤。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担忧。
整首诗以陈贤良为中心,通过对陈贤良生平事迹的描绘和对其品格的评价,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以及他崇高的道德品质。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对公正舆论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的追求和对于历史教训的反思。